三明市财政局局长关于三明市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报告
(三)2013年实施财政预算的主要工作1.促发展,增财源,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形势,大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着力支持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夯实财政增收的物质基础。一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落实工业企业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即征即奖”和增产增效用电奖励资金2.3亿元,进一步稳定工业增长。设立企业技改、产品转型升级开发专项资金,争取中央和省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项目资金1.5亿元,支持产业提升,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下达资金8,887万元,支持加快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筹集资金2亿元,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拨付资金1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争取省级外经贸扶持资金7,000万元,优化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政策,推动贸易出口进一步扩大。继续安排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及扩围工作。二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及时兑付金融机构考核奖励资金,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投入300万元,在全省率先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授信金额达3.8亿元。设立企业应急转贷资金1亿元、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500万元和外贸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1,000万元,支持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
2.重统筹,促协调,城乡发展和谐推进。
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积极整合财力,改进薄弱环节,支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支持城乡建设。围绕改善城乡交通环境,多渠道筹措资金17.3亿元,支持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向莆铁路和建泰高速顺利开通。围绕提升城市建设品位,筹集资金23.1亿元,保障城市绿道、沙溪河两岸绿地景观提升工程、东新二路和徐碧路改造等重点城建项目资金需要。设立公交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公交车辆更新、新增线路和运行补贴,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围绕拓展市区发展空间,加快市区土地收储,筹集资金10.6亿元,用于市区贵溪洋、徐碧新城二期、洋溪等地块收储和前期开发,并保持公建设施与土地开发建设同步,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土地招拍挂条件,市区已出让的贵溪洋A、沙洲路、台江新区、红酒小镇等地块累计由中标人代建保障房、学校、农贸市场、市政道路、城市公园及水域等总投资额达9.2亿元。围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筹集资金15.1亿元,加快推进生态工贸区生态新城开发,支持台商投资区、埔岭汽车工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围绕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全市筹集资金1.1亿元,支持以省试点镇和市中心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围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筹集资金8.1亿元,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建设及土地综合整治,其中争取省级土地复垦开发资金3.2亿元,居全省第一。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全年累计发放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类涉农补贴4亿元,惠及农户5.1万户。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6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4.5亿元,使1,082个村近131.8万农民受益。投入村级组织运转和活动场所建设资金1.3亿元,增强村级组织运转保障能力。筹集资金2.4亿元,支持扶贫开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是支持生态建设。投入资金2.5亿元,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重要水源地和重要生态区保护。拨付资金0.5亿元,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下达资金3.6亿元,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落实资金1亿元,支持污水管网建设和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筹集资金1.6亿元,支持生态公益林和“四绿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更加优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