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数据成为行业潜规则 是谁在操控收视率?
争议索福瑞
收视率是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某电视频道的人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的百分比。由于逐渐受到广告商的重视,收视率也被称为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和广告交易的“通用货币”。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视台及电视频道数量迅猛扩张,市场竞争加剧,收视率的作用逐渐被认可。收视率看似是一个普通数字,背后却是一系列科学的基础研究、抽样和建立固定样组、测量、统计和数据处理的复杂结果。
国内收视市场20多年的发展与变迁
在中国,提供收视率这种“通用货币”的主要是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索福瑞)。索福瑞官网介绍,索福瑞是国内领先的广播电视受众研究机构,致力于专业的电视收听和广播收听市场研究,为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传媒行业提供可靠的、不间断的视听调查服务。
索福瑞在中国的收视率市场中一家独大,从1997年正式成立到今天,基本垄断了国内收视数据的话语权。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以及缺乏第三方机构监管的情况下,索福瑞不时受到业内人的诟病。
公开资料显示,1995年6月,中央电视台成立央视调查咨询中心(CVSC),专门从事媒介调查、市场调查、广告监测和民意调查服务。在CVSC正式成立之前,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法国索福瑞集团(TNS)已经开始在为中国公司提供专业市场调查以及投资咨询服务。
CVSC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市场研究公司,拥有国内最大的媒介调查网络,已有多年的电视观众收视调查经验;而TNS作为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集团,拥有优秀的电视收视率分析软件及电视收视率调查经验,技术力量雄厚,1996年5月,CVSC与TNS达成合作,合资公司索福瑞在1997年正式成立,前者持股60%,后者占股40%。
索福瑞并非没有遭遇过竞争。同样在1996年,外资巨头尼尔森(nielsen)在上海推出收视率服务。2004年,尼尔森再进一步,与全球传媒集团巨头WPP公司各出资50%组建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下称艾杰比尼尔森),试图在收视率市场有更多作为。
公开信息显示,在与索福瑞竞争中国市场的四年时间里,艾杰比尼尔森最多时只占据20%左右的市场份额,霸主仍是索福瑞。
双雄争霸的局面持续了四年。2008年9月,欧盟批准WPP收购TNS。而TNS正是索福瑞的主要股东。2008年11月,据欧盟的反垄断条款,WPP不得同时控制两家市场调研公司,WPP选择了占绝对优势的索福瑞,用所持艾杰比尼尔森50%的股份与尼尔森业务置换。于是,艾杰比尼尔森成了尼尔森的全资子公司。
“被分手”后的尼尔森于2008年底宣布退出中国,其在中国收视率调查市场多年来的布局重新归零。
研究尼尔森与索福瑞那段竞争历史的人士称,当时艾杰比尼尔森与索福瑞提供的收视数据经常不一样。艾杰比尼尔森拼不过索福瑞,一方面是因为尼尔森当年采用的调查方法成本高,影响扩张速度;另一方面,在与广电系统的对接上,索福瑞显然远强于艾杰比尼尔森。尽管尼尔森在2010年重新回归,近年还有泓安信息、酷云这些“新兴力量”涉足收视率市场,不过在中国的收视率市场中,索福瑞“一家独大”的格局从未改变过。
近年来,针对索福瑞的争议时有发生,包括“收视率作假”、“垄断收视率”、“缺乏行政监管”等。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成立之后,亦多次向主管部门反映收视率存在的问题。
“启信宝”提供的工商资料显示,2015年7月13日,索福瑞注册资本由80万元变更为5000万元;2016年4月13日,完成投资人变更,在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CVSC)和索福瑞亚洲太平洋公司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广播电视发展总公司、芒果传媒有限公司等12家法人股东。这次变更后,索福瑞的主要股东仍是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占股60%)与索福瑞亚洲太平洋公司(占股15%),其余12家股东合计持有25%的股权。
争议声中,索福瑞采取过不少挽回声誉的举措,包括减少外资在公司的持股量、增加样本户数量等等。截至2016年12月,索福瑞已建立起157个提供独立数据的收视率调查网络(1个全国网、25个省级网,以及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31个城市网),对1039个电视频道的收视情况进行全天不间断调查。
屡次陷入争议的索福瑞甚至设立“媒体开放日”,每年定期召开分享交流会,与媒体记者进行沟通与声明。不过,这家公司仍然未能走出“质疑”“澄清”“再质疑”“再澄清”的僵局。
索福瑞方面将“收视率作假”称为“收视率污染”,其有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回复称,公司对于收视率作假的话题持非常审慎的态度,索福瑞“也是收视率污染的受害者”、“对收视率污染的后果有着切肤之痛”、“一直与污染收视率的不法行为进行着持续、坚决的抗击战”。
索福瑞的“抗击战”难言胜利。多位电视剧制作机构的负责人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索福瑞本身参与数据作假的可能性极小,某种程度上,其也是虚假收视率的“受害者”,作为提供收视率的企业,维护数据的公平、公正是其生存之本;但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可以影响索福瑞收视数据的“黑势力”,这家数据提供方缺乏真正行之有效对其“抗击”的举措。
前述北京一家在电视剧制作领域实力颇强的公司负责人直言,索福瑞面对收视数据被不法分子左右的现实,自身也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