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第三节 提高教育发展质量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完善面向全民、布局合理、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
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优化城乡网点布局,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推广“校园足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统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办学经费、教师编制、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标准,适当向沿海五镇倾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测体系。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准,建设学校特色品牌。实施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石狮市特殊教育学校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发展多种形式的残障人职业教育,提高特教教师待遇。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职业院校加快形成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办学机制。落实和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中职毕业生注册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和成人高校继续学习制度和“双证书”制度。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引导职业中专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委员会。争取将鹏山工贸学校建设成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学校。
统筹发展高等教育。统筹在狮民办高等教育资源,建立区域性校际教学合作平台,完善与市场人才需求相衔接的区域教育专业体系。探索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支持闽南理工学院建设成以光电机械人才为主的工科人才培养基地,泉州纺织服装学院建成纺织服装人才培养基地,泉州海洋学院建成符合国际海事组织要求的海上训练基地以及海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创业教育培训和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开放共享的终身教育服务平台。实行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建设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为载体的市民终身学习平台,形成数字化终身学习网络。深入社区教育试验区建设,建立以省广播电视大学石狮学院、镇(街道)社区学校、社区学习点三级教育网络体系。重视发展老年教育,将老年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统筹安排。建设终身教育学习超市,探索“学分银行”和学习成果认证与评价制度。积极开展全民读书、职工书屋、社区书屋等学习活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专栏 20 :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o 基础教育:到2020年,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总量为260所左右,生源总量15.6万,95%以上的班生额控制在50人以下。全市幼儿园达17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达30所。全市小学达70所,提供学位7.5万个。推进中学扩容工程,新建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等3所中学,改扩建学校10所,至2020年,全市中学达18所,提供学位4.4万个。
o 职业教育: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o 高等教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支持闽南理工学院建成福建省乃至全国以光电人才为主的工科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支持泉州纺织服装学院建成福建省乃至全国的服装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支持泉州泰山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符合国际海事组织要求的海上训练重要基地。
o 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实施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残疾人入学,完善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残障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o 终身教育:到2020年,城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20%以上。建设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开放大学。重视发展老年教育,将老年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统筹安排。
o 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
第四节 优化医疗卫生服务
大力促进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同步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公共健康服务,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增强人民身体素质。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市医院新院建设,构建以市医院为中心、市妇幼保健院为辅、覆盖基层医疗机构的县域二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鼓励引入高端及特需医疗资源,鼓励组建区域医联体。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沿海五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强精神卫生、康复、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建设,推动医养结合新模式形成。建立全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搭建市民“一站式”预约挂号、寻医问诊、就医结算的信息平台,推动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化。实现家庭医生基层签约服务单位全覆盖,基本形成“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扶持中医药发展,设立中医诊疗中心。
提升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加快形成以非营利医疗机构为主、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资本办医体系。加快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提高重点传染病防控水平。完善药品采购和供应保障机制。加强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全面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加强市妇幼保健医院建设,完善优生优育工作机制。建设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立不良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医疗市场监管体系,巩固完善“五位一体”医患纠纷处置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实施健康知识、健康服务、健康饮食、健康体育锻炼等工程,启动健康单位、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建设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加强便捷适用的城乡公共健身活动场地和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推广普及足球、篮球等运动。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发展,健全组织体系和竞赛体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能力建设。支持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打造“健康石狮”。
专栏 21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目标
o 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水平。每千人口床位扩增到3.5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护士数达到3.14人,每千人口配备0.83名公共卫生专业人员。
o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成市医院新院建设,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个体诊所或村卫生所(室),患者在县域内就医比例达到福建省平均水平。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统一管理,家庭医生基层签约服务单位全覆盖,基本形成“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
o 加大政府财政保障力度。政府加大卫生事业投入,提高项目补助标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100元,新农合年人均筹资水平达1000元。
o 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控制指标位居泉州前列。
o 提升优生优育服务质量。建立较为完善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到80%以上,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筛查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均巩固在95%以上,产前筛查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