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狮 > 石狮新闻 > 正文

石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2016-06-17 16:24 来源:石狮市人民政府网 0
《石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经石狮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全文发布。

石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期,是中央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机遇期,也是我市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期。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石狮市委关于制定石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未来五年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市在经济形势从紧的大背景下,落实“质量石狮、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围绕全域城市化发展目标,致力于解决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开创“十三五”时期新一轮战略发展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竞争实力不断凸显,至“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676.5亿元,人均GDP达99558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第17位,连续19年位居全省十强县(市)第2位,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居全省县市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纺织鞋服主导产业地位牢固,荣获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推动奖。服务业、海洋经济、电力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取得较大突破,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服务业呈现增长态势,2015年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600亿元,分获京东、阿里巴巴全国电商百强县第一位、第二位,“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的县”位列全国第三。平台载体更加完善,高新区、海洋生物科技园区渐成规模,星期YI创意博览园、海西电商园、青创城集聚效应明显,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一期、轻纺城、辅料城投入运营。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成立全国首个县级服装设计师协会,扶持培育“数控一代”应用示范企业15家,建成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星期YI创客空间、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一批创新示范平台。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水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卓有成效。

  城市建设品质迅速提升。全域一体规划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以交通为纲的城市框架基本确立,城市多组团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产业入园归市成效初显,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全市域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外联、内通、疏港、滨海”多层次交通体系更加完善,泉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城市主干道综合改造提升率达到85%,公共基础设施覆盖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供水能力达到64万吨/日,供电可靠性提高至99.97%。城市品质更加精美,“五片区二小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建成泰禾广场、中骏世界城等一批高品质城市综合体,城北片区、长福片区、镇中路二期等一批安置房项目竣工交房,大大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服务能力,城镇化率已达78%。生态环境加快改善,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海水水质达标率超过省级考核标准,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

  民生福利水平持续改善。民生投入不断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超过60%,五年内新改扩建学校63所、增加学位超过12000个,引水工程二期、农贸市场改造、市新医院、厦门外国语学校分校等重点民生项目持续推进。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获评“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连获福建省“文明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市”等。搭建“12345”便民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改造8个市级农贸市场,民生服务支撑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逐步完善,扩面征收力度不断加强,实行低保、新农合、城居保等城乡统一标准,且标准和覆盖率均居全省县级市首位。就业再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0.3%以下。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获批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和“福建省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十大“文明新风”行动,打造阳光系列志愿服务品牌。注重文化传承,充分挖掘本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质,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石狮。

  全面改革开放  取得突破性成果。“十二五”期间,获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福建省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试点城市”,灵秀、宝盖、蚶江列入全省小城镇机构改革试点镇。全面推行新市民积分管理改革,7.9万余人参加积分管理,兑现158个“积分入住”、227个“积分入学”名额。制定“三区两线”生态控制线管理体系,“多规合一”的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存量产业入园入市等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突出“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深化审批体制改革,率先实施“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缩短审批时限50%以上。社会领域改革亮点纷呈,公立医院试行分级诊疗制度,组建医疗联合体,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获批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举措,在全国首创行业转贷周转基金,大力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开展“助保贷”、“无间贷”、“批发贷”等新型金融服务。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加大“招大引强选优”力度,外资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19亿美元。实施“走出去”战略,外贸出口取得稳步增长,外贸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五年累计外贸出口102.1亿美元。

  专栏  1  :  “  十二五  ”  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类别

  名    称

  计量

  单位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2015年

  年均增长(%)

  2015年

  年均增长(%)

  经济

  发展

  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50

  12

  676.5

  12.2

  人均GDP

  元

  95000

  11

  99558

  11.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1200

  16.3

  911.8

  16.7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400

  15

  1030

  14.6

  财政总收入

  亿元

  70

  15以上

  59.3

  12.2

  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40

  16以上

  38.5

  14.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50

  20

  408.3

  2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70

  15

  357.2

  13.5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

  亿(美元)

  10

  比“十一五”增长25%

  8.19

  ——

  五年累计外贸自营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

  亿(美元)

  46

  比“十一五”增长37%

  102.1

  ——

  结构

  调整

  指标

  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19.5

  5.8

  21.9

  2.6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331.5

  9.7

  386.9

  13.4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299

  15.4

  267.7

  11.3

  三次产业比重

  3:51:46

  3.2:57.2:39.6

  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

  %

  10.8

  8.8

  R&D经费占GDP比重

  %

  2以上

  1.07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8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75.08

  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

  25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6.45

  城镇化率

  %

  81

  78

  社会

  发展

  指标

  专利授权量

  件

  210

  753

  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12

  0.3

  12

  0.3

  人均期望寿命

  岁

  75

  7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100

  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

  %

  0.8以下

  0.3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

  99

  99.9

  森林覆盖率

  %

  12

  9.93

  人民

  生活

  指标

  年末总人口数(户籍人口)

  万人

  33

  6.5

  32.8

  总人口(含流动人口)

  68

  9‰

  68.3

  人口自然增长率

  ‰

  7.6

  6.7

  全市人均住房面积

  平方米

  66

  4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43600

  9

  47189

  10.7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20000

  10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9623

  11.8

  恩格尔系数

  %

  30以下

  25

  每千人均卫技人员数(户籍人口)

  人

  7

  7.48

  千人均床位数(户籍人口)

  张

  6

  4.68

  城镇人均绿地面积

  平方米

  9

  12.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

  1.7

  基尼系数

  %

  0.4(警戒线)

  ——

  环境

  保护

  指标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100

  10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50

  81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

  92

  93.1

  绿化覆盖率

  %

  37.5

  42.5

  人均绿地面积

  平方米

  12

  12.3

  城市污水处理率

  %

  100

  100

  废水排放达标率

  %

  98

  100

  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83.3

  100

  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100

  单位GDP综合能耗

  吨标煤/万元

  完成泉州市下达指标

  0.62

  万元GDP水耗

  立方米/万元

  完成泉州市下达指标

  23

  SO2减排量

  吨

  7558.12

  8027.51

  COD减排量

  吨

  7116.26

  14247.86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重要窗口期。需要准确把握石狮新一轮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在改革开放创新中寻求新突破。

  面临的机遇: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和复苏期,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中国经济进入增长动力切换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力度加大,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自贸区等重大历史机遇千载难逢。泉州环湾向湾同城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城高速、泉州湾大桥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贯通,使得石狮实现了从偏安一隅到环湾发展“桥头堡”的历史性转变。泉州海丝先行区、“金改区”、“综改区”、“泉州制造2025”以及“石狮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战略推进,多重政策叠加效应也给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面临的挑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市面临加快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要素成本上升与保持城市竞争力、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动力不足、集聚人才人口人气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矛盾,亟需解决实体经济竞争力不强、新旧增长动力转换艰难、重大项目生成落地困难、生态环保压力较大、城市治理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我市地域面积小,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远高于周边城市,在新形势下更要及早着手破解新常态困局,着力化解各种风险矛盾,发挥港口、侨亲、商贸网络等独特资源优势,释放改革红利和对外开放潜能,提振企业家信心,专注实业,防止产业空心化。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市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由于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其内涵和特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拼价格、重数量、赚快钱、搞投机、加杠杆、凭人脉的发展方式走到尽头,新的增长动力正在成长,打造石狮质量进入关键期,创新驱动进入攻坚期,深化改革进入检验期。石狮发展必须紧扣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两大主题,向质量要效益、向实业要底气、向管理要潜力、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红利,在更深层次探索改革新经验,在更广领域找到发展新规律,在新常态下开创新局面,全力推动实现“十三五”时期的新跨越。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厦门石狮商会参与发起爱心助力活动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