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第四章 创新驱动促进持续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更加紧密、具有石狮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
第一节 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
不断完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开展产业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省、泉州市创新型企业。
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集群。深入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以科技项目为抓手,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通过兴建创办一批、引进培育一批、转型升级一批,逐步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鼓励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快引进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支持科技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形成产业集群。引导创二代、创三代涉猎科技型、创新型项目孵化培育。到2020年,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6个。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与国(境)内大企业、国家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机器换工”专项行动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参与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突破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开发具有明显优势的自主创新产品。建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0 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等线下资源优势,推动企业线下线上融合发展。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鼓励制造业企业向研发设计、售后服务、动漫衍生品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支持企业建立“产品+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组建石狮品牌联盟入驻外地市场,推广“东方米兰、创意石狮”城市品牌,提升“石狮制造”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推进综合信息中心建设,强化商业模式创新平台支撑。树立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商业模式创新示范标杆企业和典型案例,打造商业模式创新示范区。
支持企业管理创新。深入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创新、品牌管理和品牌经营,鼓励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组织品牌企业抱团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鼓励品牌企业开展全球网络营销,支持品牌企业国际商标注册、国际品牌收购、境外商标维权。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实施“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等主要环节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展以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产业金融等为专题的企业家和经济金融管理者素质提升培训活动。
专栏 10 :企业全方位创新的五大行动计划
o 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60%的规上制造企业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制造;建成8个数字化/智能制造车间/企业。
o 质量品牌行动计划:至2020年,实现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以上,新增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联盟标准3项以上。
o 改制上市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上市企业达到1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0家,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100家。
o 商业模式创新行动计划:推行最佳商业模式示范,每年筛选培育认定3-5家商业模式创新典型示范企业。
o 龙头企业促进行动计划:至2020年,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产业龙头企业15家,产业龙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
第二节 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将石狮打造成为人才高地。
引进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纺织服饰创意设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海洋经济等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一批熟悉国内外市场的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集聚一批由高端人才领衔的创业投资、科技中介等创业服务团队。加快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生产力促进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人才工作载体的建设步伐和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深化“柔性”引才。依托闽南理工学院、泉州纺织服装学院、泉州海洋学院优势,培养、引进专门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以及科技孵化基地、科技研发平台,培养集聚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
优化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结构。围绕石狮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吸引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青年大学生等各类优秀人才到石狮创业。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计划,推动石狮青商等创二代加快成长,大力提升青年企业家、创业大学生的管理创新能力,壮大企业家队伍。推进国家“职业经理人”培训,完善职业经理人中长期激励制度,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实体,深化校企合作对接,加强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培育和留住一批高技能产业人才。
提升人才管理和服务水平 。着力构建政府引导服务、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有机统一的人才管理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人才评价认定、流动、激励和使用机制。创新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促进各类创新人才互动合作。完善外来人才融入机制,优化以积分管理为核心的人才管理体系。突出对重大科技贡献人员、优秀创新团队和青年人才的激励,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
专栏 11 :人才培养工程
以建设省级产业人才聚集基地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纺织服饰、金融财会、海洋科技、电子信息等我市紧缺急需人才。力争到2020年,我市各类人才资源达18.6万人。
o 聚集一批纺织服饰创意设计人才。全面实施《石狮市集聚纺织服饰创意设计人才暂行办法》;加强纺织服饰创意设计人才培养。
o 聚集一批电子商务人才。依托石狮电子商务人才孵化中心,引进和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研究制定IT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方案。
o 聚集一批金融人才:出台金融人才引进指南,采用借调、兼职、人才派遣、业务合作等办法,“柔性”引进金融财会高端人才和专业团队;深化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金融战略合作。
o 聚集一批海洋经济产业人才:依托泉州海洋职业学院设立船舶工程技术、海洋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建立长期性海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海洋产业战略合作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等。
o 聚集一批教育教学和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落实公立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训财政补助政策,制定人才引进配套经费补助制度;加强与三甲医院合作,建立高层次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带教培养模式。
o 壮大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技术人才队伍。启动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计划,深入实施《石狮市关于加强青商培养创业工作的若干措施》;推进国家“职业经理人”培训,完善年度薪酬管理制度、协议工资制度和股权激励等中长期职业经理人激励制度,壮大职业经理人队伍。
o 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实体。加强与国内一线职业技术院校对接合作,并利用现有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培养示范基地。建立一批技能实训基地,力争每年培训各类技术工人2万人次以上。
o 大力引进和留住一批高校毕业生。新建一批泉州市级毕业生见习基地和一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泉州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规划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支持闽南理工学院、泉州纺织服装学院、泉州海洋学院做大做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