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第三节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加快完善政策体系、服务平台、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氛围。
加快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海峡两岸科技孵化基地、石狮高新区创业孵化器、海西(石狮)互联网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器的建设,健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模式,增强科技孵化器、质量检测中心、创意设计中心等公共载体服务企业的能力。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提升计划,引导纺织鞋服、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新材料等产业技术平台升级为省级、国家级平台。进一步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托管中心、计量检测机构等服务机构作用,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向社会开放,促进公共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集聚资源推动大众创业。实施“众创狮城”计划,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充分利用老旧闲置工业厂房、商务楼宇、仓库等载体,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积极引进运营能力强的服务机构和运营商,加速汇聚创新资源,形成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星创天地等新型孵化模式。搭建公益创客平台,支持社会力量和众创空间开展创业创新大赛等各类活动,树立一批创业典范。健全辅导指导机制,完善创业培育服务,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等活动,筛选优秀创业项目,培育创客文化。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健全以协会、商会、产业组织、中介机构等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建立创业风险分担机制,创新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支持方式。探索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发展,为不同阶段的创业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形成行政审批、项目用地、财政补贴、金融服务、产业基金等多元组合的政策体系,努力形成创新创业政策“洼地”效应。
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大力倡导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坚韧踏实、实干兴业”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扎实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技能大赛,鼓励职工广泛参与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挖掘创新潜力。
专栏 12 :众创空间重点平台
到2020年,建成20家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
□ 以创意设计服务为重点的星期YI创客空间等;
□ 以扶持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重点的闽南理工学院创客园等;
o 以培育专业化的创业导师团队为重点的狮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
o 以孵化电商大数据等新型电商应用技术为重点的海西(石狮)电商众创空间等;
o 以孵化智能制造为重点的石狮高新区感创众创空间等;
o 以发展农村“互联网+”为重点的祥芝港农村众创空间示范点等。
第四节 培育发展新动能
统筹发挥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合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着力提升消费能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培育和释放农业转移人口、老龄人口、年轻一代等新兴群体消费潜能。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提升发展现代商贸新业态,引导消费朝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扩大“互联网+”消费、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和品质提升型消费等领域,拓展旅游休闲、教育文体、养老健康、家政服务等消费新热点,盘活房地产市场。不断优化消费环境,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合理布局建设消费网点设施,推动网络零售消费加快发展,改造提升流通体系,进一步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信用消费、消费维权体系。
努力创造新供给。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努力扩大有效供给。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把投资重点放在补短板、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上,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引导兼并重组、债务重组。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积极拓展投资载体,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储备,促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效。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和公共服务购买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领域、新业态。积极释放投资活力,全面推广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释放民间投资潜力,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
积极拓展新市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施优进优出战略,不断促进出口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变,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纺织鞋服等龙头企业走出去,巩固欧美、俄罗斯、东南亚、日韩等传统市场,拓展中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充分挖掘东盟自贸区市场潜力。创新外贸商业模式,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型企业,鼓励开展跨境电商、旅游购物、服务外包等新型贸易方式。着力强化贸易保障,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机制。
第五章 全域一体建设宜居城市
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为抓手,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突出融入环湾、全域一体、建设品质和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综合服务能力,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打造宜业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精品城市。
第一节 推进城市空间科学开发
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国土空间管制和优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加强全域一体空间统筹。建立生态控制线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多规融合、一张图作业”的规划管理体系,加强规划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优化“双城双片、两核多廊”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巩固中心城区和环湾新城作为核心增长地区的地位,提升港口产业片区和时尚休闲片区的产业、休闲服务基地功能,将宝盖山、灵秀山打造成为确保生态安全的生态核心和高品质的都市绿心,加快综合性绿色廊道和公共开敞空间建设。推动中心城区、功能片区、产业组团联动发展,高标准推进海岸带规划建设,打造组团式、网络化发展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推进产港城融合。继续实施“划业入园、划行归市”,引导全域零散工业企业向园区进一步集聚,加快提高工业用地集约集聚水平。高新经济开发重点建设石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型创新企业基地;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建设服饰创意博览园、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地;循环经济产业重点引导大堡、伍堡、锦尚集控区整合提升,完善基础设施,构建生态染整产业园区;海洋经济产业重点推动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列为省级开发区,加快园区招商引资。有效促成石湖港、华锦码头港口资源整合,合理安排生产性岸线和生活性岸线,配套完善商贸、人居、休闲、旅游等服务功能,繁荣港区经济、促进港城联动发展,强化港口对石狮及周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服务。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落实《石狮市更新改造规划建设空间指引》,划定城市更新单元,实施多主体、多途径城市更新改造。推动老旧工业区“腾笼换鸟、功能置换”,整合集聚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开发改造,预留都市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空间。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鼓励和规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保留村庄原有形态为前提,对沿海五镇旧村庄实施以村集体为主体的村庄改造更新,试点建设农村集中住宅小区。
专栏13:全域一体空间结构规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