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投资总额为70.17亿

2013-12-27 15:30 来源:厦门网 0

【访谈】

  整合规模难度全国罕见

     ——访厦门市国资委主任林杰

  3家境内上市公司、2家香港上市公司、25个集装箱泊位……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的整合难度,创下厦门之最,放眼全国港口企业,整合规模和难度也是绝无仅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国资委积极推动,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让这幕整合大戏划上圆满句号。近日,市国资委主任林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揭秘集装箱码头集团整合背后的故事。

  思路:保持适度竞争状态

  厦门以港立市,一个现状是,目前从事港口集装箱经营的企业有11家,而国内大部分港口码头只有一个经营主体。业主过多给厦门市港口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造成岸线分割,不利于厦门港区码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对外拓展市场;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运营成本;竞相压价,导致厦门所属港区集装箱业务竞争无序,从而影响了码头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集装箱码头资源整合箭在弦上。“整合不是垄断,垄断就没有活力,我们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个因素。”林杰介绍说,此次整合,从大局出发,把码头市场上70%的集装箱码头资源整合在了一起,还有30%的码头由其他业主经营,保持一个适度竞争的状态。

  此次整合,涉及码头资源的主体包括我市港务、象屿、建发、国贸、海投等国企及上市公司,此外还有香港和黄、丹麦马士基、香港新创建、法国达飞等外资企业,林杰表示,把各家经营的码头资源整合在一起,成立集团统一运营,这也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精神。

  难度:耗时三年多方协调

  “此次整合难度非常大,很不容易。”林杰感慨道。三年来,市国资委成立了专门的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派出副主任唐金炼等强有力的人员全力加速推进整合工作。

  此次整合不仅需要协调多个国有码头股东,还要协调多个重量级的外方码头股东,而且还涉及5个境内外码头企业上市公司,难度可想而知。整合首先要得到码头业主的点头,“这些码头效益都很不错,这么好的资产,企业为什么要交给你?”林杰说,为了说动新创建、马士基等世界级公司,市国资委做了很多工作,甚至亲自去香港与高层沟通洽谈,客观公正处理利益诉求,最后终于形成共识,企业从不理解,最后到全力支持,“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这些企业的支持。”

  而这只是第一步,更大的难度还在后头。此次整合创新做法,采用“新设合并+资产同步注入”的做法,以前并无先例,这也在审批环节增加了难度,“先后通过了五六个部委的审批,包括商务部、发改委、交通部、反垄断局等。”并且,境内上市公司、境外上市公司,法律法规不一样,市国资委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有条不紊地推进,先后推进尽责调查、审计、评估等工作的完成,确保整合工作依法依规进行。与此同时,市国资委积极做好配套工作,要求新设立的集团严格按现代企业制度来设立,规范运营,并积极保留住现有码头专业人才队伍,充分利用这些人才。

  意义:成立集团一举多赢

  在林杰看来,集装箱码头集团的成立,一举多赢。

  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是,整个厦门港将开创新格局,25个集装箱泊位抱拳合一,将终结恶性竞争的乱象,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综合服务,开创国内港口管理模式的先河,极大提升厦门港的整体竞争力和码头企业的经营效益,进一步推动把厦门港打造成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此外,整合港口码头资源,有利于加快产业布局和推动国企转型升级。林杰进一步解释说:“码头交给专业企业去做,才能实现效率最佳、效益最好。即港务做好港口码头的主业,同时,对外积极争取国际航线航班,对腹地加大开拓力度,建设陆地港,聚集物流量。建发、国贸、象屿把码头产业调出主业板块,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把自己的优势产业做大,国贸、建发更多专注于产业链的前端,做好贸易,象屿则‘往后退’,做好后端的物流,国企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局面”。

  不仅如此,此次整合还有利于集装箱业务的调度和转移,有利于东渡港区规划调整,届时,东渡港区集装箱业务逐步向海沧和嵩屿港区转移,从而有利于我市邮轮母港的建设,是践行美丽厦门的实际举措。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违规超速被抓跪地求饶 司机驾照分数只剩2分
下一条:环岛路木栈道大部分破损 材质或改用花岗岩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