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战历史回顾 中国加入WTO不足20年经验欠缺
贸易战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其结果如何不仅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还与各国政府的相关经验是否丰富,决策是否果断明智,执行力是否坚决等息息相关。
三、历史回顾:中国加入WTO 不足20年,贸易战经验欠缺
从中国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贸易战历史看,中方多处于守势。在2010年前由于不熟悉WTO规则,贸易战反制手段相对简单。在2010年后,中国反制手段有所丰富,但大规模贸易战经验的缺乏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3.1 中国加入 WTO 之前,贸易战反制手段简单
2001年加入WTO之前,中国尚被排除在主流贸易体系之外,1980年对外贸易几近于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贸易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中进出口贸易占比接近90%,服务贸易仅有10%左右。进出口贸易差额在90年代中后期上升明显,服务贸易差额则有所下行。1993年前中国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但之后加工贸易成为主流。工业制品贸易额远高于初级产品,且差距呈现扩大走势。考虑到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金额仅为当时全球贸易总额的4.1%,只有2017年中国贸易额的12.4%,出口规模尚小使得美国仅会在某些特定领域及行业与中国开打贸易战。
1997年3月底美国在《美国对华贸易评估报告》中指责中国通过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进口限制、进口替代等方式形成贸易保护,妨碍美国产业进入中国市场。改革开放至2001年,中美贸易摩擦的领域从纺织服装、鞋帽等初级手工品蔓延至钢铁、汽车等工业制品,甚至服务业贸易领域。争议范围也从简单的行业产品贸易纠纷蔓延至知识产权、人权问题甚至政治问题(比如台湾问题等)。美国在贸易摩擦中频频动用其习以为常的反倾销、“301条款”、“超级301条款”等手段来抑制中国的出口。但中国由于尚未加入WTO,且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反制手段相对单一简单,除在部分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及调整国内行业规范外,并没有能够给美国施以足够强硬有效的反制手段。从结果上看,中国虽短期受损,但贸易战周期较短,并没有显著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3.2 中国加入 WTO 之后,贸易战反制能力有所加强
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贸易额快速增长,贸易额占全球比重也从2001年的4.1%增长为11.6%;中国实际GDP与贸易额增长显著,除2009及2015-2016年外,中美贸易额均为正增长。中美贸易顺差随着中美贸易合作深入而有所扩大,目前已显著高于中欧顺差的规模,而中日贸易却常年维持逆差状态。另外,美中逆差占美国逆差的比例也明显上行,但近一两年增速趋缓。
中国加入WTO之后,美国对中国纺织品、钢铁、汽车、化工、轻工等领域的贸易战时有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生频率明显加快,这也符合贸易战易在经济危机期间爆发的历史规律。在贸易战中,中国在逐渐适应WTO相关规则后开始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政策在农产品、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展开反制。可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贸易战反制能力也相应有所加强。但由于中美贸易战尚没有过全面升级的状况,中国在应对跨领域多维度的贸易战上仍相对缺乏经验。若此次贸易战全面升级,缺乏经验可能会给中国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