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战历史回顾 中国加入WTO不足20年经验欠缺

宏评债论   2018-03-07 16:58

  2.1 二战后美国与欧共体(欧盟)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

  “大萧条”时代,美欧就由于经济危机而爆发过广泛的贸易战,包括互相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税率等简单措施,最终贸易战并没有使得欧美逃脱经济大萧条的冲击,相反全球贸易的大幅衰退使得经济衰退日益沉重。直至二战结束,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与经贸体系才得以建立。

  1、20世纪70年代美欧贸易战(主要讨论农产品(000061,股吧)及钢铁领域)

  二战后,美国实施了帮助欧洲经济重建的马歇尔计划,全球经济重建以及战后贸易、金融体系的新建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经济重建使得欧洲各国开始恢复元气,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西欧国家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随着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欧洲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开始出现,并迅速升级。

  20世纪70年代中前期,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中东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并哄抬原油价格带来了石油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增速缓慢,通货膨胀高企。“滞胀”时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国内市场扩张速度趋缓,各国经济增长更加依赖出口,于是美欧等国开始就双方市场及第三方市场展开激烈争夺。从贸易差额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在70年代中期双方贸易战期间,美欧贸易状况均有所好转。其中美国贸易逆差有所收窄,英国贸易顺差有明显回升。当时正处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航空航天、计算机、信息等行业尚未发展壮大,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产业仍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欧美在该阶段爆发的贸易战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与钢铁领域。

  欧共体成立后,其规定的统一共同体内农产品价格、建立共同农产品进口关税、取消成员国之间关税、建立共同农业基金、主动调节农产品市场、对出口进行补贴并进行技术革新等农业政策提升了西欧各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及农产品产量均获得大幅提升,西欧各国也逐渐从农业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虽然农产品价格有明显的季节性与非季节性波动,但欧共体通过低价收购储存、高价抛售,并在低价提供可观补贴,同时实施高额关税等共同调节政策确保了共同体内部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这也使得欧共体的农产品出口需求与日俱增。另外,欧共体不断扩容也使得其实力不断增强。这招致了当时农产品出口大国美国的强烈反感与抵制。于是美国开始针对欧共体内部的调节手段进行批评,认为欧共体在农产品领域的高额关税行为属于“贸易保护”,并不符合“自由贸易”精神。但欧共体继续提升美国农产品进口的关税税率。随着欧共体农产品出口量快速增长,并影响到美国的出口市场,美国对欧共体的指责也从征收高额关税等“贸易保护行为”转为出口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手段”上。但欧共体仍然态度强硬,并声明美国的“自由贸易”是选择性的,在自身竞争力较强的粮食领域要求“自由贸易”,在竞争力较弱的细分领域则进行高额补贴。

  在钢铁领域,美国钢铁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等七家钢铁企业以联邦德国等西欧十一国钢铁公司接受政府补贴,并以低于成本以下的价格向美国倾销钢材为由,在1982年1月中上旬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针对西欧十一国钢铁公司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诉讼。之后美欧在钢铁领域的贸易战显著升级。

  伴随着双方互相的指责,美欧在农产品与钢铁领域的贸易战也一直在延续,贸易战战场也从欧共体扩张至中东、印度等第三方进口市场。直至资本主义世界逐渐走出经济危机,全球市场开始恢复一定的扩张速度,双方的农产品贸易战才逐渐降温。尽管贸易战期间美欧均获得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但作为代价,财政赤字也有明显上升。

  由于70年代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美欧贸易战并没有发展到更深入全面的程度,贸易战双方所用对策大都是在关税总协定的框架下通过“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等合法途径来变相提高进口关税税率,较二战前单纯的关税壁垒设置有所发展,贸易战的结果则相对缓和。

美国贸易战历史回顾:多次挑起事端,擅长多维打击
美国贸易战历史回顾:多次挑起事端,擅长多维打击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极其错误的决定”哈佛大学学生怒批美政府
  • 美欧关税战若升级 德国或面临2500亿欧元损
  • 美国关税大棒下 欧洲多行业恐陷生存危机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