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全文详细内容
五、“美丽厦门”共同缔造
(一)基本内涵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重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引领,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培育精神为根本,以奖励优秀为动力,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分类统筹为手段,着力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让发展惠及群众、让生态促进经济、让服务覆盖城乡、让参与铸就和谐、让城市更加美丽。
——以群众参与为核心: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尊重和激发群众首创精神,努力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以培育精神为根本: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治共享。
——以奖励优秀为动力:补贴启动、奖励先进,树立标杆、典型示范。
——以项目活动为载体:群众自愿、村居实施,政府资助、以奖代补。
——以分类统筹为手段:区分类型、突出特色,统筹资源、协调推进。
——以完整社区建设为基础:围绕建设具有完善的设施、开放的公共空间和有认同感的文化的完整社区,从房前屋后的小事实事做起,营造良好社区氛围,培育和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工作步骤
制定《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同时扩大宣传,凝聚社会共识,树立共同缔造理念;在此基础上,分类明确可操作的工作路径;经过试点实践,确定政策保障措施,并通过制定政府文件进行确定,指导全市推广。
图5-1-1工作步骤示意图
(三)工作内容
1、机构设置。组建市、区、镇(街)、村(居)各级牵头协调机构,建立市筹划、区统筹、镇(街)组织、村(居)为主负责实施的工作体系。市委、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共同缔造行动的开展。市、区两级分别设立“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办公室”,下设项目、宣传、督查、保障、综合五个工作组,负责具体日常事务,并抓好“以奖代补”项目辅导。镇(街)缔造办由若干工作人员专门承担,由驻村干部、站所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等组成评定委员会。村(居)缔造办由村(居)党组织书记、村(居)主任、镇(街)指导员等组成,直接负责项目活动的具体实施。
2、建立群众参与机制。搭建公众参与的信息化平台,拓展市民评审团、市民调查、公众论坛等公众参与形式,广泛听取、充分吸纳各方面建议和意见,充分调动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建立群众参与激励机制。
(1)以分类施策为基础,发动群众参与;
(2)以“以奖代补”项目为载体,吸引群众参与;
(3)以培训提高为切入,引导群众参与;
(4)以规划协调服务为纽带,启发群众参与;
(5)以宣传培育精神为根本,提升群众参与;
(6)以年度考评为手段,激励群众参与。
3、创新党群工作模式。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工作效能,夯实基层基础,为建设“美丽厦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人才支持。
4、统筹各类资源。发扬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精神,着力先行先试,以转变发展方式、理顺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改善公共服务为重点,创新工作的理念思路、工作机制和手段举措,统筹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与部门规划、协调、服务职能,整合并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1)统筹项目活动:在广泛征求群众需求和意愿的基础上,逐阶段推进一批项目和群众性活动;
(2)统筹资金:把各级各部门专项资金集中安排、统筹使用。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
(3)统筹人才资源:统筹发挥专家、职能部门、基层干部、社区群众作用,统筹安排项目辅导员;
(4)统筹服务资源。集中宣传、集中部署、集中培训、集中评议、集中发动群众等。
图5-1-2“共同缔造“示意图
5、培训示范。以市、区委党校为主阵地,以培训干部、社区工作者为重点,分级开展专题培训。
(1)市委党校、市“缔造办”主要负责对各区、镇(街)、市直部门工作人员和“以奖代补”项目活动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
(2)区委党校主要负责对区直部门“以奖代补”项目活动辅导员、村(居)干部进行培训。
(3)创新培训方式,把课堂教学、现场观摩、自编教材等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评比考核。制定分类评级标准,实施主体自评、镇(街)助评、区审核、市核定的评审机制,进行动态管理。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和效能办联合出台具体考核办法,对各相关部门和各区进行考核,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7、以奖代补。统筹确定“以奖代补”项目,编制项目简介和操作指南,向社会进行公布,让群众自行选择。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制定项目立项和验收标准,资金优先支持参与度高、前期成效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