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传统民间手工艺术 三工艺同台欲分伯仲
陈瑞统
专家论道
如果一定要分出伯仲 陶瓷的综合分应该最高
——对话泉州市文联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瑞统
主持人: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泉州的传统手工艺就有三十余项?
陈瑞统:泉州的传统手工艺的确很突出,但其实如果按照功能划分,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主要用于硬件建设。比如水密隔舱海船制造技艺,解决的是航海问题;蔡氏古民居、惠安石雕等建筑营造技艺,解决的是老百姓的住宅问题。
第二类主要用于家居摆设、生活艺术。比如说德化瓷烧,安溪蓝印花布、竹编、金苍秀都是非常精美的工艺品;而十音铜锣锻制技艺、杨氏戏剧道具制作技艺则用于闽南人的文化生活。
第三类是饮食类,包括源和堂蜜饯、安溪成珍桔红糕、春生堂酿酒、永春老醋等。
主持人:如果要从惠安石雕、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德化瓷烧制这三种技艺中,给挑选最能代表泉州文化名片的,您会给哪个打高分?
陈瑞统:不能说泉州每一样东西都是我们泉州的最好,我们应该挑出最独特、最不可替代的东西出来。惠安石雕、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德化瓷烧制技艺三项传统工艺的确都很有代表性。如果一定要分出伯仲。我认为陶瓷的综合分应该是最高。
首先,从历史贡献角度评判。德国学者恩勒特教授今年刚面世的《走近泉州》一书影响力很大,书中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泉州对世界文明,向地球村主要贡献了丝绸、茶叶、瓷器和航船四样东西。
海上丝绸之路,也有丝瓷之路、丝茶之路的说法。从这角度讲,瓷器和茶不分伯仲,但是如果说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来看,瓷器的贡献更大。
因为德化陶瓷作为东方文明的工艺水平和典型象征影响着欧洲国家。而茶作为日常用品,虽然至今都有广泛的影响力,但是工艺含量相对较少。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和茶是对外交流的主角,惠安石雕相对比较大件,在运输方面不具备优势,因此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没有前两者大。(本网记者 陈冷冷 谢向明 田米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