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闽南文化 > 泉州民间手工艺术 > 正文

泉州花灯:以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

2013-09-07 15:49 来源:闽南网 0

泉州花灯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今。泉州花灯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泉州花灯以她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


泉州花灯(泉州文广新局社会文化非遗科供图)

推荐人:泉州花灯市级传承人吴祖祥

制敌术:玩火不烧身,独步天下

  巧手仙子下台时,迎面遇上爱玩火的花灯喜娘,两人相视一笑。在泉州传统工艺美术界,其实,没有完全的敌我之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只见喜娘一身红艳,笑意盈盈,手里擎着一盏火不离手。“泉州花灯没有火那可不热闹!”花灯喜娘嫣然一笑,忽而变幻成鸳鸯戏水、忽而变成龙凤呈祥……五彩斑斓的花灯让你目不暇接。

  话说这花灯喜娘的家学可谓源远流长。据南安丰州傅姓、黄姓族谱记载:泉州花灯制作起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今。

  要说,花灯在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并不鲜见。只不过泉州花灯工艺极巧,以细致闻名,更有独门的刻纸料丝灯和针刺无骨灯靓绝天下。

  原来古时的花灯多为彩扎灯,即劈好的竹篾绑扎成灯骨架,粘糊上色纸,描上山水、人物,贴上花边,装上丝穗,内放蜡烛或小油灯,便成花灯。

  到了明清,玻璃制造业发展起来后,工匠们把玻璃抽成丝即成“料丝”,用到花灯制作中,泉州料丝灯便面世了。

  而刻纸料丝灯,顾名思义,即采用了刻纸艺术图案,尤其是李尧宝刻纸。当年,李尧宝创造性地用165个纸制等边三角形组合成灯,镶上玻璃丝,创作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此灯光彩夺目,高贵典雅,艳压群芳。

  到了改革开放,泉州人蔡炳汉首创针刺无骨灯,灯身无骨,几何图形上用针刺出精美的图案,一旦灯亮,光源透出针孔,玲珑剔透,璀璨夺目。

  这花灯喜娘的本事,不仅泉州老百姓受用得很,她的足迹还遍布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法国等异邦,为当地节庆添彩,延绵东方之红。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传统民间手工艺术 三工艺同台欲分伯仲
下一条:泉州李尧宝刻纸:纸上雕刻“玲珑剔透得未有”(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