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闽南文化 > 泉州民间手工艺术 > 正文

泉州李尧宝刻纸:纸上雕刻“玲珑剔透得未有”(图)

2013-09-07 15:11 来源:闽南网 0

泉州李尧宝刻纸:纸上雕刻“玲珑剔透得未有”

  泉州刻纸以精细秀丽,线条流畅、富有民族风格、闽南风韵而著称。著名艺人李尧宝,经过长期艰苦摸索,在继承民间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对泉州刻纸艺术发展有较大影响,李尧宝也因此成为南方剪纸流派的代表人物。

李尧宝刻纸(泉州文广新局社会文化非遗科供图)

推荐人:泉州李尧宝刻纸省级传承人黄丽凤

制敌术:刀尖走江湖,南方之王

  台下呼声未息,巧手仙子,手端神秘红纸,翩然而至。

  没错,是李尧宝刻纸珍品——近看分明红白两色,远看尽是龙凤呈祥,博古器物,花藤交织,囊天下之万物。

  博古,即古代器物统称;交枝曲己,泛指各种枝条藤叶交织一起的美丽图案。

  这两种图案类别,最能彰显李尧宝刻纸的特点,再加上他创造的阴刻、阳刻、阴阳兼刻的技法,李尧宝刻纸成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所谓,刻不离剪,李尧宝是南方剪纸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贡献,请继续细细听来。

  泉州民间手工艺术泉州刻纸始于唐,盛于宋;上世纪20年代,李尧宝年过三十,因他既能画又能刻,还练过武术,手臂劲大,能将这种刀尖下的精细活挥洒自如,将力与美完美结合,使得刻纸行业一度停留在一人绘画,一人雕刻的流水线作业,取得了个人艺术创作上的突破。

  远观刻纸,分明只有红白两色。不懂得阴刻、阳刻技法,就少了一层欣赏刻纸艺术的乐趣。

  阴刻,即将图案的线条掏空,留下红纸,空心当白;阳刻刚好相反,是将线条保留,剔除其余,突出线条。

  其博古图案被用于装饰闽南古厝大门、传统衣柜、厅堂门扇。其交枝曲己纹样被广泛应用在刺绣、家具、建筑装饰上。

  优美、工整、清新,久忘而不烦,这是李尧宝刻纸的制胜之术。郭沫若曾赋诗称赞:“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

  有诗为证,字字含金,巧手仙子吟毕,留下刻纸,转身离去。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花灯:以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
下一条:泉州木偶头雕刻 艺术大师江加走的木偶头像名闻中外(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