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宗祠大全:建筑融注传统文化 绵延千载正能量

2015-01-30 16:56 来源:泉州晚报 2

泉州的家庙极具闽南建筑特色

蔡氏族衍宝岛诞出首富 血脉相连信仰也相承

  晋江青阳蔡氏家庙矗立于青阳山麓,与青阳庄氏家庙并排媲美。这是一座五开间两落,硬山顶砖石木结构的仿古建筑,由门厅、正厅、后堂及二厢房组成。门前隔着宽阔的石埕,挺立着一堵凹字形红砖拼花照墙。主堵五开间,墙顶建燕尾高脊,水车堵皆缀满彩瓷雕塑的花鸟麟凤。

  家庙屋顶黄瓦绿筒,色彩鲜艳,前厅屋顶中间三间稍高,两边梢间降低,成为有起有伏的“三川脊”。脊端燕尾高扬,上头立着形状奇特的鸱吻,形成乌革翬飞的繁华气势。中脊、垂脊装饰剪瓷花鸟和卷草,更是锦上添花,生色不少。一望便知,蔡氏家庙是一座极具闽南特色的建筑。

  在青阳蔡氏诸多外衍的族群中,台湾一族最为耀眼。不仅仅是因为繁衍人数极多,更因为这一支分衍出了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曾被《财富》杂志评为“台湾首富”的蔡万霖。

  据《青阳蔡氏族谱》记载,从清康熙年间开始的三百多年间,青阳蔡厝大批族人迁徙台湾,主要分布于台北、台中、嘉义、鹿港等地,并为开发台湾建有卓著功业。清同治年间,青阳蔡厝四房27代孙蔡清水,迁居台湾牛骂头开基,后裔子孙为纪念其开基始祖,改牛骂头为清水街,即现在的清水镇。同时还有高林房后裔迁居台湾艋舺的,繁衍生息,堂号“青阳衍派”。

  据晋江蔡厝老人会蔡平分先生介绍,迁徙台湾的青阳蔡氏宗亲在开创辉煌基业的同时,仍不忘追根溯源,两岸宗亲往来频繁。自1989年青阳“蔡氏家庙”重修落成以来,台湾族裔前来拜谒的已有数十批。从1989年到2002年,一直被《财富》杂志评为“台湾首富”的蔡万霖及其家族成员也念念不忘故土,他们始终谨记其先祖守意公临终前的遗言“记住我们的祖先是泉州南门外的石鼓蔡”。

  1990年,蔡万霖曾委托其胞弟蔡万德专程来到青阳蔡厝寻根,拜谒蔡氏家庙,受到宗亲们的热烈欢迎;2005年,即蔡万霖过世的第二年,其次子蔡宏图即派人专程来到青阳祭祖,并表示有意捐助故里开展公益事业;2006年3月,蔡万霖的侄子蔡辰洋偕夫人也来到青阳蔡氏家庙谒祖。

  两岸青阳蔡氏族亲不仅血脉相连,信仰也是相承的。当年迁台的蔡氏族裔从青阳石鼓庙分灵顺正大王香火往台奉祀,随着台湾蔡氏的发展,顺正大王香火如今已广布台湾。近年更有台中的顺福宫、清德宫、永安宫、天后宫,高雄的顺安宫,以及台南的圣母坛、清水镇等多处宫庙,专程组团到青阳石鼓庙进香。血缘神缘的相连相承,更为两岸蔡氏水乳交融的亲情增添了新的韵脚。

无论身在何方,宗祠总是心中扯不断的根,每个细节都刻在记忆里。

记者手记

  泉州与台湾有非凡渊源的宗祠实在太多了,挂一漏万,在这还要请读者多多见谅。

  因为祠堂的外显特征而成功寻根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晋江金井福全林氏在台的族亲曾派人来大陆寻祖认亲,因为人地生疏而茫无头绪,连访数次皆无果而终。后来,台湾林氏在祖上保存的族谱中看到内印有“开林太始祖殷太师比干公”等祖先遗像,比干像两旁有联对“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这与福全林氏家庙门侧对联内容完全一样,从而对上号。台湾林氏找到在福全的宗亲,又通过检索族谱世系加以确认,最终完成寻根夙愿。在泉州,类似这样的两岸寻亲故事,不胜枚举。

  祠堂文化体现的是文化的地域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吕若涵表示,祠堂可以使同宗同族之人获得文化归属感与共享感,这对于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存世千百年的宗祠是禁得起岁月的磨砺的,现在的我们通过宗祠,梳理古老文化的脉络,演绎文明的新宗族文化,这未尝不是我们敬畏先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表现。 (吴拏云)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蔡国强阿根廷点燃探戈焰火 25万名观众赏盛宴(图)
下一条:航天科普全国巡展 泉州孩子家门口迎“神四”返回舱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