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峡体育中心运营难保本 多元经营脱贫致富
2014-04-11 10:00 来源:泉州晚报
1
平日到市体育中心锻炼的人不少。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体育场馆的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才能更有底气。在吸引市民、增加人气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凸显其公益性。
世界难题长期规划缺乏是短板
“体育场馆亏本运营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世界性难题’。”业内人士说,海体不是个例。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出现了10多亿美元的巨额亏空,致使该市的纳税人直到20世纪末才还清这笔债务。一次大型综合体育运动会,往往要新建和改造数十个体育场馆,主办国家和城市都在小心翼翼地避免陷入“蒙特利尔陷阱”。
巨额的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使众多的体育场馆处于“门庭冷落”的尴尬境地。如广州大学城中心体育场位置较偏,场馆很难租出去,而其场馆的维护费用一年要八九百万元;广州萝岗NBA篮球馆由于远离市中心、交通配套不足,亚运后文体活动也很少,其一年的管养费用要1000多万元;耗资8亿元建设的沈阳绿岛体育中心2012年被爆破拆除;南京为举办2005年全运会而新建的国际赛马场已经成了停车场,安徽价值2.5亿元的巢湖体育中心因闲置而杂草重生……
业内人士认为,体育场馆在建设时大多重点考虑建设,而没有考虑如何在长期运营中注入体育资源、文化资源、商业资源,在整体规划时比较欠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