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美国人永远不会愿意为台湾付出一切
怕死人是美国的致命弱点。既然“外科手术”无效,那么美国出动地面部队的可能性如何呢?可以肯定地说,可能性比空袭更小。美国军队的致命弱点之一就是怕死人。科索沃战争一方面显示了美军高技术兵器的威力,同时也暴露了美军畏惧伤亡的重大弱点。尽管布莱尔、克拉克因空袭效果不佳而强烈呼吁出动地面部队,美国政府却按兵不动,百般拖延,躲避地面作战。这倒不是美国政客特别珍惜士兵的生命,而实在是因为美国的选举体制迫使美国政客们为了自己的选票而不得不考虑民意因素。伊拉克战争,美军出于占领的目的而出动了地面部队,尽管凭借兵器和技术优势达成了作战目标,但还是出现了不小的人员伤亡。特别是战争结束以后,驻伊拉克美军面临着随时随地的游击性偷袭和人体炸弹威胁,陷入疲惫与惊惧交织的困境。可以想象,如果美军胆敢大规模介入台海战争,和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交火,美军势必损失惨重,人员伤亡将超过伊拉克战争千百倍,这是美国人民不堪承受的代价,也是阻碍美国大规模介入台海战争的重大因素。
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能力打赢高技术战争。中国毕竟不是利比亚、伊拉克、南斯拉夫,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综合国力日益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经验与军事能力足以与任何侵略军相抗衡。历史上,人民解放军曾经以游击战争打败过日本军队,曾经以正规战争打败过美国军队,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也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以高技术战争打败任何侵略者。美国人往往过于看重武器装备的作用,误认为拥有先进武器的一方必定获胜。这是一种无知。世界战争史表明,夺取战争胜利的条件涉及人和物两个方面:人的方面包括人心向背、士气、战略战术、军队的训练水平、组织指挥能力、编制的合理性、外交与国际联盟的作用等等;物的方面主要是指武器装备的数量与先进性以及支撑战争的经济基础。武器装备仅仅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条件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否则我们就不能解释使用美国武器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在半个世纪前的内战中何以败给了人民解放军;也不能解释武器装备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何以败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充分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这样一支军队,它善于以相对落后的武器装备迎战优势装备之敌并夺取最终胜利。但这绝不意味着人民解放军不重视武器装备的改善,恰恰相反,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战兵器已开始实现高科技化:多种型号的短中远程导弹、舰舰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新型主战坦克、自行反坦克火炮、歼击轰炸机、空中加油机、新型攻击型潜艇、电子战装备以及多种步兵常规兵器,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这意味着人民解放军正在完成由应付大规模机械化战争向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历史性转变。与这样一支军队为敌甚至开战,绝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日本军事学者在《XD日:中国进攻台湾》一书中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和最多的军队,另外还拥有洲际弹道导弹、核武器等。美国会与这样的中国为敌吗?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甚至可以攻击美国、欧洲和日本。无论哪个国家想要介入台湾海峡的战事,就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美国大多数战略家认为,即使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之前,美国也没有能力依照《与台湾关系法》保卫台湾。据《洛杉矶时报》 2004年5月16日报道,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每年用电脑模拟战争,台湾通常会被占领。军方解释说,由于华盛顿对此难以取得政治共识,无法及时派出海军,因此这一结果反复出现。
美国民众不愿意为台湾流血牺牲。美国学者乔治·帕卡德认为:“大多数美国人会反对任何简单地放弃台湾、以及任它被武力夺取的解决方案,但是大多数美国人大概也不想为了台湾而开战。”1986年,美国外交关系芝加哥委员会委托盖洛普民意测验中心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完全印证了帕卡德的看法。这次调查的问题之一是:如果中国武力进攻台湾,美国是否出兵干预?在1585份答卷中,选择应该出兵的占19%,选择不应该出兵的占64%,不置可否的占17%。2001年6月11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和外交关系协会共同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9%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政策应着重在与中国维持良好关系;至于认为此刻应具体承诺协防台湾的受访者则只占26%,反对者占64%。在2002年10月2日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民意测验表明,美国大多数民意认为中国并非美国的“敌人”;有近六成的美国普通民众反对美国派兵进行所谓的“保护台湾”。根据美国外交政策协会(Foreign Policy Association)2003年11月公布的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反对“台独”的比率大幅上升达到65%。而在2001年的调查中,支持“台独”者占39%,反对者有52%,因此和前年相较,今年这份问券中支持“台独”的降低了4个百分点,反对“台独”的则大幅增加了13个百分点。这说明,在美国民众大多数民众不赞成台独,更不愿为台湾流血牺牲,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这一基本状况没有变化。
经济因素影响美国决策。众所周知,国家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终极根源。美国是最为势力的国家,历来以利益为移归。对美国来说,中美关系是核心关系,尽管台湾在美国的亚太军事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台美关系与中美关系相比,毕竟处于次要地位,中美之间的利益远大于台美之间的利益。根据保守的估计,美国在大陆的经济利益至少是在台利益的10倍。况且,与正在边缘化的台湾相比,中国大陆持续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潜力巨大的市场,今后对美国的吸引力会有增无减,美国政府怎能为了一个小小的台湾而将中国大陆的巨大市场和在中国大陆的长远利益拱手让人?中国大陆在国际社会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力,是区区台湾无法比拟的,美国怎会为了台独而与崛起的中国展开一场新世纪大决战?可以设想,如果反华势力与中国开战,届时起来反对他们的将不光是中国人民和爱好和平的美国人民,肯定还有已经牟利于和将要牟利于中国市场的美国跨国公司。鉴于台海局势日趋危险,为了避免卷入战争,美国着名政论家、凯托学会副会长卡澎特呼吁美国放弃多年来在台海问题上实行的“模糊策略”,转而实行“清晰策略”,要求美国政府特别告知台湾,台湾的前途由自己决定,但它要自己承担因此而造成的后果。他的解释是,“大国不应为了保护对自己的安全不是至关重要的附属国而冒大规模战争的风险。”“台湾是美国的利益所系,但并非关键利益所在,对美国的安全并非绝对必要。”
中国拥有反制手段。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国,对其他各国确有“一览众山小”的优越之感;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对美国也并非毫无反制手段,这是美国必须顾忌的因素。在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反恐怖主义、军备控制、裁军谈判、防止武器扩散、禁止核试验、国际缉毒合作、朝鲜半岛、印巴争端、联合国表决等种种问题上,美国都无一例外地需要中国的合作,事实上,中国也的确与美国进行了合作。但这种合作的先决条件是美国至少不与中国为敌,否则就失去了合作的理由。美国前国务卿黑格在参议院作证时曾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拥有强大的军事能力,如要成功地解决一些跨国问题,中国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这个事实的意义甚至更加重大。因此,应在远为广阔的范围内,从其在日益多极化的世界上的位置,来看待美中关系的重要性。”从这番话来看,黑格不失为有识之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