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城镇化浪潮下“空巢小学”频现 “县管校聘”或是应对之策

2016-07-01 15:0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0

  学生去哪儿了

  五寨地处山西北部,老天对这块土地算不上慷慨,这里以石山丘陵为主,风沙大,雨雪少,气候冷凉,中原随处可见的小麦在这里却不适合种植,农民只能种植土豆玉米或小米。

  地太薄,养不住人。走出大山,是多少辈人的梦想。

  上咀村,在一条两边是黄土丘陵、稀疏植被的山沟最深处。在村口采访留守老人的时候,我们碰到了本村一名已经成功“走出去”的青年人宫瑞兵。谈吐自如的他衣着整洁讲究,与衣服上结着锃亮污渍的留守老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宫瑞兵前几年在县城做生意,看中村里的草场又只身返回来贷款养牛,爱人则在县城租了间小房子,“专职”给在县城实验小学上学的9岁孩子当陪读。

  记者跟访了各地多位“陪读妈妈”。她们都在城里租着小房子,生活都过得甚是不易。石楼县龙交乡下庄河村村民郭秀林已经在城里陪读了7年,租住在县城边一间30多平方米的民房里,条件十分简陋。虽然才43岁,但已头顶白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

  “为了孩子嘛,苦点没事!”宫瑞兵呵呵地笑着。

  在“世界是平的”的互联网时代,新一代农民已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的眼界、见识和追求,与老辈已迥然不同。像宫瑞兵一样,即使是在偏僻闭塞的大山深处,年轻一代大多也不愿再守着几亩薄田,不愿意后代永远被困在大地的褶皱之中。

  宫瑞兵的“路子”颇具代表性。除了自己“走出去”,这一代年轻人的普遍做法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个好学校。

  吕梁市交口县双流镇梁家沟小学,去年尚有“独苗”一棵,今年彻底“清零”,不得已转办幼儿园。可记者看到,校园里空有崭新的滑梯玩具,根本就见不到小朋友。“都到镇上上学了!”村支书说。

  当年白求恩抢救伤员做手术的吕梁市岚县岚城镇前庄村,全村700多口人,大公路穿村而过,离县城仅10余公里。

  从几公里以外办公点赶来的岚城镇中心校校长李贵珍,带我们来到他下辖的前庄村教学点。

  教学点看不到牌子,“校园”里则散放着黑乎乎的煤块、各式农机具。

  在一间被摩托车、破纸箱、旧课桌椅占据得只剩三分之一的“教室”里,一名年轻女教师对着4名学生在上课。部分墙皮脱落露出的青砖在老师后面形成一个巨大的叹号。

  虽然只有4名学生,却分成一、三、五3个年级,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复式班。

  “农村变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留不住娃。”前庄村支部书记程润珍告诉记者,村里现在一共有七八十个小孩子,除了4个在村里、十几个在镇里上学外,其余五六十个都在县城读书,由家长陪读。

  移民搬迁进城、育龄人口减少等,也是农村生源锐减的原因。

  “少数还在本地上学的,基本上都是大人没能力接送的留守儿童。”岚城镇中心校校长李贵珍说。

  从前庄教学点开车几分钟,就到了岚城镇上的岚城明德小学,也是李贵珍校长办公所在。岚城镇曾是岚县县城,经济实力较强,而岚城明德小学已有百年历史,拜山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赐,软硬件并不比城区学校差多少,周边不少村庄,包括前庄村的一些适龄儿童也到这里上学。即便这样,也避免不了学生绝对量逐年减少的命运。“教学质量再好,人也不一定回来。”岚城明德小学牛校长认为城镇化的趋势挡不住,家长只要有能力,就往条件更好的学校跑。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领导工地合影遭挖掘机碾压 视频全程在线观看(实拍)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