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发布这份方案:今年你家乡将有大变化!

福建日报   2018-05-11 11:00

  管网建设工程

  1.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完成厦门、平潭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

  推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结合地铁建设、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旧城更新等,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省力争建成30公里。

  2.燃气管网建设

  推动未实质开展管道燃气项目建设的8个县(市)全面启动项目建设,新建住宅区和高层建筑同步建设管道燃气设施,全省新建改造燃气管网1000公里以上。

  3.电网建设

  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大省级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开展小城镇(中心村)及动力电不足贫困村电网供电设施改造升级,切实保障农业和民生用电,加强市区、县城、中心城镇和产业园区等电网建设,合理新增变电站布点,新建电网设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推进福州、厦门核心区建设供电能力充足、网架结构坚强、设备标准配置的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

  4.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城乡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继续深入实施“数字福建宽带工程”,加大既有小区光纤到户改造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光网覆盖水平;深入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进一步提升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地区农村宽带接入能力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继续实施无线宽带接入网扩容工程,进一步提升4G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全省窄带物联网络全覆盖。

  2018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5%,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93%。

  全省实现所有海岛行政村通高速宽带,实现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100兆比特每秒以上,农村家庭50兆比特每秒以上灵活选择。

  景观提升工程

  1.城市园林和绿道建设

  实施园林绿化“五个提升”工程,结合旧城改造,充分利用城市各类零星空地、边角地、闲杂地、废弃地、拆违用地等,建设街头绿地、袖珍绿地。

  营造、提升城周山、城中山生态景观林,推进城市立交桥、高架桥、河湖等护岸的立体绿化,加快城市片林建设,增加市民绿色共享空间,着力建设园林城市、森林城市。

全省完成900公顷公园绿地建设。

  未建设城市植物园的设区市和平潭要筹建一个城市植物园,市、县要各新建或改造提升1个城市公园、1条林荫景观路、5处以上立体绿化、5项以上城市片林、5处以上老城区街头小绿地。

  平和、寿宁、政和等县达到省级园林县城标准。

  串联城市步行道、自行车道、街头绿地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广场和历史文化地段等,建成四通八达、互联互通的休闲健身绿道网络,全省新建绿道1000公里以上。

做好城市自行车道规划,与城市公交规划相融合、衔接,推进城市自行车道建设和站点布局。

  2.老旧小区改造

  推进厦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全国试点。

  各地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观”原则,推进一批老旧小区更新,重点改造供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线,支持符合条件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完善消防、停车、充电、照明等设施及社区服务设施,改善居住条件。

  推进沿街立面和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景观面貌。

  3.集镇环境整治。

  强化集镇污水垃圾治理,提升道路两侧和单位庭院的绿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配套市民休闲步道、休闲场所、停车场、公厕等设施,完善集镇功能。规范街道界面,规整店招店牌,整治杆线设施,推进重点区域架空缆线下地。

  传承传统元素,改造、协调建筑立面,保护特色风貌。

  4.城镇“三边三节点”整治提升

重点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旧城区景观风貌提升,继续实施山体、水系、湿地、海岸的生态保护修复。

  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整治2个以上,各县(市、区)整治1个以上项目。

  全省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确定12个项目作为省级重点跟踪项目

  5.整治修复城镇老旧街巷(坊)。

  重点修复破损路面、整治建筑立面、保护历史建筑、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和市政管网设施,提升业态,形成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街巷(坊)风貌。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五一”将至,福建省“双减”办最新发文
  • 把氛围拉满 把体验做足 政和整合文旅资源推
  • 武夷山市推出“五一”假日旅游暖心措施 保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