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发布这份方案:今年你家乡将有大变化!
水环境治理工程
1.城市污水治理
改建、扩建一批已满负荷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一批城市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理处置。
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平潭等近岸海域汇水区域范围内54座市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尾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推动负荷率低、进水浓度低、管网覆盖不到位的老城区管网扩面工作,全省新建改造城乡污水管网1000公里以上,包括城市市政及小区、乡镇、农村、工业区、开发区新建改造污水管网。
2.农村污水治理
按照“厂网并举、管网优先”的原则,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建成100个以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其主要配套管网;采用截污纳管集中处理、配建小型污水集中处理站、三格化粪池分散处理等方式继续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全省完成村庄污水治理50万户,实行整村推进。
列入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庄、省政府重点扶持的15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列入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28个中国传统村落污水处理任务未完成的,列入2018年农村污水治理整村推进计划。
3.城区黑臭水体治理
福州、厦门城市建成区基本完善污水管网,达到长制久清;其他设区市城市建成区完成黑臭水体清淤疏浚、河道清障、沿河主要排污口截污、生态补水工程,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开展城区污染源、污水管网普查,全面收集污水,建立健全市政管网、小区管网清淤维护管理机制。
供水安全工程
1.水源地保护
各地要组织开展水源地保护区及周边汇水区域污染源全面摸底排查,“一源一策”制定整治方案或整改措施,建立整治台账。
组织开展水源地周边环境风险全面评估,形成风险源名录,有针对性编制或者修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确保水源地环境安全。
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县级以上重要水源地,要组织编制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对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监控、监督管理、年际变化等情况开展自评估,并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2018年底前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基本实现收集处理。
2.老旧水厂改造提升
加快推进27座老旧水厂工艺提升改造,新建水厂采用先进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工艺。
完善和优化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有条件的地区应使用膜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等技术,提高水厂抗冲击负荷能力和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能力,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确保饮水安全。
3.供水管网改造
加强供水管网产销差率和管网漏损率控制。
全省新建改造城乡供水管网1000公里,包括城市市政道路及小区、工业区、开发区、乡镇新建改造供水管道、一户一表改造的管道、市政供水管网改造的临时过渡管。
4.农村饮用水安全
继续推进规模化水厂建设,通过管网延伸、水厂联网和提高标准等形式进行规范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标准,积极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工程运行管理,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管护水平,完善消毒、净化等水处理设施,加强水质检测和监测,提高供水水质合格率。
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解决饮水安全“易反复不稳定”人口3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