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供暖季 “该暖不暖”惹人愁
经济之声:第二个案例来自山西,首先是没有按照矿区的供暖时间供暖,其次是开始供暖之后又停暖,而居民的供暖费用都是缴纳了的。请问,我们的居民可以怎样维护自身的权益?
包华:供暖是一项民生工程,它的价格和服务标准都是由政府来制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是依靠政府行政的推动来解决小区内供暖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位居民所谈到的,交了供暖费但是暖气不热的问题。从另外一方面来讲,有一些业主或者居民并没有能够在供暖之前缴纳费用,但是一样有权利去获得一个公共的供暖服务。关键就是这个钱肯定是要给的,如果要晚交的话可能还会有相应的一些违约责任。并不能说因为你没有交钱,你没有承担交费责任,供暖的权利就没有了。但确确实实在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的执行过程中存在困难。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现在一栋楼里只有很少的业主提前缴纳供暖费的话,对于供暖企业和物业服务企业在进行供暖服务的过程中或者准备的过程中,就会存在压力或者难度。因为虽然是一项民生工程,但是他这个收费已经逐渐的和市场化对接了,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现在就看到了政策和市场两个层面的不同步或者说有所差异,所以一方面要对业主进行引导,另外一方面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和供暖企业的监管,通过在这两个方面共同做工作来解决供暖难问题。
经济之声:有网友提出疑问,现在煤也降价了,钢也降价了,各种材料都在降价,可是我们的暖气费用为什么没有变化?
包华: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就是煤涨价、钢涨价的时候,我们供暖费没涨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供暖的价格是相对比较平稳的,而且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很多地方政府在给居民或者给住宅供暖的过程中,尤其是煤改气、煤改油的供暖项目上,都会有一定的政府补贴在里面。其实政府是在花钱帮助大家来平抑供暖价格的。第二个方面,虽然大家看到好像能源降价了,那是民用能源降价了,但是现在大宗的能源使用,其实价格并没有明显降低。而且我们其他的成本其实是在提高的,比如说人工成本。而这个人工成本实际上每年提高的幅度大家都能看到。如果大家是从成本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的话,我相信如果完全让居民自行承担供暖的所有成本,价格一定要比现在要高得多。现在其实是政府以变相补贴的方式在解决这件事情,所以也希望大家对政府价格政策以及对于价格主管部门的一些价格调控政策能够有所理解,有所关心。
经济之声:再看长春的案例,以前大学自己烧暖气的时候,供热很好,现在公司制了,供热就不理想了,向我们反映问题的李先生认为,民生工程就不应该公司化、市场化,就应该政府管起来。对此怎么看?
胡钢:应该说这是一个历史形成的问题,而且随着我们改革开放的深入,然后我们新经济的引导,越来越多的原来依附于相关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的所谓生活辅助类产业、公司都将逐渐剥离,剥离到社会化、企业化的运作,更好地体现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特色。但同时我们要看到,无论如何改革,我们消费者的权益是否得到有效的保护,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否增加,这应该我们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经济之声:每到供暖季,我们总会接到各种反映供暖问题的电话。这样重要的民生工程,为什么年年有问题?
包华:首先这个服务本身是普惠式的,是全体公众都会碰到的。也就是说,它的基础存量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是正常的。第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供暖问题,实际上都涉及到住房,而房屋的状态以及使用、维护的情况,实际上对于供暖服务的享受影响是很大的。刚才谈到的“穿衣戴帽”,其实就是要改善房屋整体的状况。但随着一年一年的时间延长,现在的新房子再过三年五年以后,可能就变成老房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其实不是供暖本身造成的。第三个方面,我们每一次所见到的问题可能都没有系统化的去解决、处理,也没有形成了一个前面有先例后边有规范制定的良性互动过程,而是“一事一议”。如果总是“一事一议”来处理问题,那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越来越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