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供暖季 “该暖不暖”惹人愁

央广网   2016-11-16 16:39

­  经济之声:按照一般的规定,我们北京市的供暖日期是从11月15日开始,而今年我们是从11月13日开始,这两天提前供暖所产生的费用是不可能向居民来收取的对吗?

­  包华:一般情况下,我们的供暖是一季,一季的费用是一平米多少钱。比如说北京目前执行的是一平米30块钱人民币的标准,这是一个供暖季的。但是供暖季如果提前或者拖后的话,不会对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因为我们知道,供暖是一项国家定价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之下,因为两天的供暖其实能耗是蛮大的,很多企业都会找出一些办法来,大家可能会觉得虽然有暖气但是不太暖和或者根本就没供上来,它们用这种方式来平抑自己的成本变化。这种方式我们过去见到过,我们认为这种考虑其实也是有它的原因的,但既然是国家定价行为,你就应该严格执行。既然是国家定价行为,国家在确定相应的服务提前或者拖后的情况之下,就应该留出足够的政策空间。

­  经济之声:除了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规定,其实还有一个规定就是温度。北京市的规定是要达到18摄氏度,但是我们看到山西、吉林以及其他几个地方的听众反映说,温度达不到18度,如果达不到18度的话,居民可以怎么办?

­  包华: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下标准是什么?标准一般情况下是18度正负2,也就是说我们的合理范畴应该是16度到20度之间。第二,我们说的室温的测量方法是非常严格的,我们测的是居室,而且是居室中间位置,而且必须悬空测量。也就是说,在一个居室的最中心的位置上的温度。我们见到很多业主或者居民不太知道,他去量玻璃旁边的温度,这个是不对的。第三个方面,我们现在很多房屋如果温度不热,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比如暖气不热,这个原因大家很容易找到。但是有的时候发现你暖气热,室温上不去,这跟我们房屋本身的保温状况和室温状况有很大关系。过去我们政府也投了大量的钱,对老旧房屋进行“穿衣戴帽”。“穿衣”就是改造外墙保温层,让房屋能够暖和一些。“戴帽”是什么意思呢?过去都是平顶的屋面,现在给改成尖顶的屋面,保温效果会好一点。此外,除了政府的这些改造和投入,跟个人的使用也有关系。所以如果是散热器片热、管线热,但是室内温度不热的话,可能跟房屋本身的质量以及大家使用习惯有很大关系。

­  经济之声:北京居民反映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年了,不是不供暖,而是要等到实在耗不下去,居民开始反映问题才开始供暖,这是为什么?这种情况尤其在商品房住宅区比较明显,什么原因?

­  胡钢:因为热力供应和供水、供电、煤气等等这些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在经济学上称为“自然垄断性的行业”,这种自然垄断性的行业如果不加以适当的规制,就可能会滥用它这种核心的无法替代的作用,最终会使我们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比如说热力供应或者供电、供水等等,一般都会有地方性的法规或者地方政府规章进行管制,而且往往对于价格服务水平等等都有相关的具体标准,或者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格。今天这三个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热力供应的服务不好,因为热力公司恐怕就此一家,而商品房的开发商也就一家,两个都处于寡头层级的经营者撞到了一体,各自都自我感觉很好,他们的磋商、推诿或者碰撞到最后的结果可能会使广大无辜用户受到损害,这应该说是非常不妥当的。从这种角度来说,消费者完全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直接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起投诉,而且按照法律规定,接到投诉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对于这些情况,特别是以前有前科的情况,居民可以提前做一些功课,督促政府履行其法定职责,才能使我们的供热问题得到比较快速有效的解决。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广东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七起违反中央八项规
  • 最高法首次发布意见服务和保障西部陆海新通
  • 查罢免办蓝不办绿?台“调查局”承认召开视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