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份粮食银行陷“三无”境地 跑路冒进风险凸显
此外,农民还能享受到多元化服务。湖南省卫红米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创立该省第一家“粮食银行”。公司总经理周正春介绍,这家“粮食银行”实施“215”模式,2是指卫红米业与专业合作社成立子公司(卫红米业占股51%)。1是指一家粮食银行主要服务周边1万亩耕地。5是指服务内容涉及农资供销、技术信息服务、农机服务、烘干服务和存储兑换服务。
“不用担心卖粮难了”
多位储粮农民向记者表示,没有粮食银行时,新粮收上来后,家里要腾出地方存放,平常老鼠啃咬会产生浪费,有时新粮上市时不好卖,无奈之下就低价卖给粮贩。有了粮食银行后,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把粮食存到粮食银行,省得自己存粮了,也不用担心卖粮难了。”刘东泉说。
刚收获完今年种的600多亩大豆,黑龙江省克山县西联乡六合村农民孙勋宝像往年一样,把大豆送到了粮食银行——克山县昆丰大豆合作社。“放在那省心啊。”孙勋宝告诉记者,今年种了800多亩地,除了600多亩大豆外,还有200亩玉米。这么多粮食要是不送到“粮食银行”,根本没地方储存。
“把大豆送到粮食银行,检斤、过筛、称重,然后拿好票子就妥了。以后再因为水分蒸发、老鼠吃等原因造成的损耗,就跟咱一点关系都没有。”孙勋宝说,因为水分蒸发等原因,过了春节,100斤大豆少个三四斤很正常。
于端莲说,农民将粮食存入粮食银行,不仅可得到每吨一年120元的利息,还可按约定享受落价保底、涨价顺价的优惠。而且,农民存粮只需一个电话,收粮车就会开到农民家门口,既降低农民的运输成本,又能减轻损耗。
粮食银行破解了农民储粮、卖粮难题,也减轻了运营主体的资金压力。“粮食银行至少缓解我40%的资金压力。”周正春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原来按照公司的收购加工能力,每年需4000万元左右的资金,但只能从银行贷到2000多万元。“我把稻谷收上来,等加工成大米卖出去再付钱,本质上是一种延期付款,我给农民的利息,其实比我从银行贷款需要支付的利息低。”
原粮供应多了,对企业来说粮源也稳定了。据祝跃华介绍,该公司有了稳定的粮源后,便可直接跟农资生产厂家联系,省去中间环节,帮农民拿到成本更低的农资,从实践来看,每亩地种子、化肥成本平均节省100元左右。“还可引导农户种植优质麦,帮助公司生产高端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他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