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对p2p的监管现漏洞 行业曝有秘而不宣的“砍头息”
在监管明令禁止的情况下,砍头息经过改装之后重出江湖。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现金贷以及网贷平台只标明日利率,而将逾期罚金、手续费等信息隐藏在折叠的服务协议中,不透明且高成本的借款条件极易让借款人陷入债务陷阱。专家表示,借款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提起行政投诉,也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请求确认借款合同中超越法律规定的条款无效。
多家平台变相“砍头息”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小额现金贷平台会使用先将借款打到银行卡再扣除手续费的方式“变相”收取高额利息,一位借款人静幽(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己在“给你花”平台借款5600元,实际到账为5000元,分12期还,每期的利息为600多元,会收取平台服务费和快速审核费,只有在银行流水账号中才能看出“猫腻”。同时,如果当事人发生逾期,许多借贷平台还会收取1%-10%的逾期费,即便不算上“砍头息”,逾期费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对此,“给你花”客服向北京商报记者一直声称不收取任何费用。
除了现金贷外,网贷行业同样存在“砍头息”的情况。而由于监管明令禁止平台收取“砍头息”,因此不少平台开始将“砍头息”包装成咨询费、快速手续费、加速审核费等其他项目,通过扣除这些费用,变相突破法定民间借贷利息上限。
宜信借款人李升(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之前听到宜信贷款快捷方便,为了孩子上学,他通过宜人贷App借款3万元,借款期限为三年,每月还款1次,分36期还清,他所签署的合同里借款本息数额为49000元,其中13041元是利息,而多出的5959元是宜信从中扣去的服务费。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宜信旗下宜人贷App,在“审核及到账”说明中,注明了合同金额与申请金额的区别:最终到账金额=合同金额-前期服务费,在宜人贷网站上,宜人贷提供的计算器中,也说明要提前收取平台服务费。不过,加上服务费之后的利率却高得惊人。
李升的合同显示,在还款时,每期应还1373.94元,据此,一位金融行业人士计算,用36期的年金系数(P/A,i,36)折现以后的月利率约为3%,如按复利公式[(1+3%)^12-1]算,年化利率达42.57%。
北京商报记者针对此事件采访宜信相关负责人员,宜信回复称,“宜人贷撮合的所有借款合同利率都在10%-12.5%之间。由于公司提供了其他的信审服务、撮合服务,并综合考虑借款人的潜在违约风险,对不同产品进行风险定价,收取平台手续费,所以最高的年化成本(APR)加在一起接近39%左右,但从法律合同上,我们收取的不是利息,而是提供商务支持的服务费。在目前中国市场,宜人贷的借款成本处在行业的常规水平,不比其他网贷平台高”。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大龙看来,“砍头息”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是使借款人承受借款所约定的利率水平,甚至有可能突破我国高利贷对利率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