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上海是怎么错失这些年的互联网机遇的》全文

在我毕业的那几年,一份所谓的好工作,指的有且仅有陆家嘴的高楼大厦里的各大金融机构,或者静安寺、淮海中路附近的咨询、律所、奢侈品巨头、快销巨头。再不济混个四大,方便以后跳槽。连进政府做公务员都自觉低人一等,你互联网是什么鬼?跟一群屌丝混一起,想想就丢人。张江那么远,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荒芜之地,鬼才去的地方。
十年前,复旦出来的人,去商业银行都是差的。你们别看现在复旦系的基金经理数量全国第二,掌控的金额全国第一,新财富排名什么blabla的,当年去中资的都是二流货色,经院和管院最好的学生都被GS掳走了,刚毕业起薪就快小一百万港币了,下面还有一堆麦肯锡什么的追着要我,我为什么要像去开宝箱一样的互联网行业?

所以出不了BAT那种大型互联网公司上海人民根本无所谓,也不捉急,过得开开心心,根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对于互联网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说,上海这个城市最一流的人才都被外企和垄断国企刮的一干二净,你能在市面上看到的都是别人挑剩下的,还招个屁呢?
阿里巴巴创业的时候,十几个人挤在小区一套房子里,换了上海这么高的机会成本,有几个人才能够坚持下去?当年蔡崇信放弃了百万美金年薪跑到阿里巴巴跟马云混,年薪只有600美金。上海人是绝对做不出这种事情了,所以活该人家今天发大财。
年轻人进取心严重不足
外地人看到这里可以不用看了,该说的都说完了。下面的内容是写给上海本地男小为的。
我知道看到这里很多上海人都要在评论区骂我了,先别急着反驳我。我自己就是上海人,所以我非常了解上海这代年轻人在想什么。所以我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你一个事实:
有句刚句,我们上海年轻一代确实就是进取心不足,而且我们极其贪图安逸。
饿了吗大概是上海少有的现在还算拿得出手的一个互联网公司,他们CEO也是上海人,交大的。他对上海人的评价如下: “上海人不行的,互联网行业就没有上海公司做得好的。上海人,想赢怕输,喜欢守着自己的自留地,没有搏性、没有赌性、没有狼性!”
除掉狼性这个词到底好还是不好我们不谈,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说实话我觉得这个评价还挺确切的。上海整座城市的气质就是这样,精致而又现实,慵懒又胆怯。顺便说一句,饿了吗这个公司一点都不像上海人办的企业,据说他们里面的上海人背后都当他们老板神经病。
上海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吃喝玩乐有重的迷恋,而对上进心过重,事业心很重的的人评价非常低。上海话里有一个字是形容吃相难看的奋斗逼的,这个字是“要”。千万别被这个字挂钩上,一旦挂上了,那你本地社交圈瞬间就崩坏了。这字在别的地方也许是中性词,但在我们大上海绝对是个贬义词。
相反,如果你努力往“要”的反面走,那你就会被赞誉为有腔调,有个性,总之肯定是褒奖你的。比如那个阿大葱油饼就很反应上海人的观念:五点下班,不管排队多少人,人不稀罕你那几个钱。关键是涅节一定要过的瑟瑟一一,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