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漩涡中的趣店CEO应如何摆脱公关危机?
原标题:舆论漩涡中的趣店,到底都犯了哪些错?
趣店的IPO,几乎成了一场闹剧。
挂牌当日,开盘即大涨43%,最高市值一度冲到了近117亿美金。
从成绩来看,这本应该是一场极其成功的IPO。但经过一周的舆论发酵,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所有人都参与其中闹剧和大型危机。
不可否认的是,趣店所经营的现金贷业务本身的确存在很大争议,业务本身的高利率所导向的“原罪说”成为了趣店IPO过程中被广泛攻击的点。加上趣店业务单一,而业务本身又对蚂蚁金服高度依赖,使得“缺乏独立性”的质疑声四起。
但对于一家正在IPO的公司来说,这种排山倒海的质疑还是不多见。与趣店前后脚提交招股书的拍拍贷,便得到了与前者完全不同的待遇。
仔细研究两家的招股书可以发现,其商业模式相似,两者都赶上了现金贷大爆发的红利时期,甚至连收入增长速度、盈利时间点和盈利规模都高度接近。但外界对拍拍贷的评价普遍更加冷静克制,还对这家起起伏伏近10年的公司表达出了一丝欣慰。
可以说,除了其业务本身的缺陷天然就具备话题性之外,罗敏、趣店的投资人、趣店的公关层都成了这场舆论灾难的助攻之一。
上市企业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是一门学问。这一波上市的互金公司,或是因为上市过程本就十分匆忙,大部分都没有做好足够充分的准备,趣店尤甚。
从递交招股书至IPO当天,趣店自己一直没有主动发声,甚至没有接受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或是想低调行事,闷声发财;亦或是想淡化一直以来的外界质疑,避免制造更多舆论危机。背后的真实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获得百倍回报的趣店的投资人们喜形于色,纷纷出面,开启了与媒体一轮接一轮的沟通。
作为趣店第一个投资人,蓝驰创投朱天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了自己投资趣店的心理历程。而选择亲自上阵的周亚辉,他的这一篇《百亿美金的故事——周亚辉揭秘趣店投资全过程》更是刷爆了朋友圈。这篇完全“周亚辉式”的投资笔记中 ,信息量大、话题点多,又为处于质疑风口浪尖的趣店添了一把柴火。
在公众开始指责趣店投资人太过高调的同时,10月19日,自媒体“港股那些事”的一篇《揭开趣店上市的面具:一场出卖灵魂的收割游戏》,将外界对趣店的质疑声推至一个高点。
不管是带着原罪的商业模式,还是本身业务存在的缺陷,亦或是投资人过于高调,趣店俨然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靶子。
这期间,趣店依然没有选择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反而,多个公众号表示自己接到过趣店在其微信公众号后台的“举报”。
于是,舆论对其的情绪,从“质疑”变成了“对立”,而正是趣店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推动了这种情绪转变。
对立情绪在10月20日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