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西粮油原总经理韦振英举报继任刘礼宁侵吞国资遭起诉

2014-05-28 10:08 来源:海口网 0
退下来的老干部与刘礼宁无冤无仇,赋闲在家听说公司被掏空后举报。

  2013年11月,韦振英收到一份南宁市青秀区法院寄来的起诉书和法院的开庭传票。被举报者刘礼宁作为原告向青秀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韦振英停止侵犯原告的名誉权,在4家报纸5家网站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100万元。

广西粮油原总经理韦振英举报继任刘礼宁侵吞国资遭起诉
起诉书

  年近七旬的韦振英是广西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粮油)原总经理,1998年11月退休,刘礼宁继任。韦振英告诉记者,退下来的老干部与刘礼宁无冤无仇,原本赋闲在家,当听到曾为之付出心血的粮油公司被“掏空”时,再也坐不住了。

  于是,韦振英与原副总经理陈喜、原总经济师陈世耀等人又重新走上“岗位”,7年来,他们经常碰面,摸情况、写材料、送材料成了退休后的“工作”。

  老干部们表示,那么多事实明摆着,广西粮油及十多家分、子公司全部被刘礼宁名下的私企取代,主管部门及纪检监察部门应该查清楚,究竟是合法所得还是非法占有,给公众一个交代。

  2013年5月,刘礼宁被免去广西粮油总经理职务,老干部们认为这与他们的举报和媒体的关注密不可分,盼望有关部门介入,从交接审计中发现问题。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法院传票和起诉书,韦振英被刘礼宁以“侵犯名誉权”为由起诉到法院,索赔精神损失100万元。

  老干部们告诉记者,从举报刘礼宁那一天起,被刘打击的并非韦振英一人,几乎所有参与举报或提供信息的人都受到了打击报复。

举报7年仍无果

  提起刘礼宁,在广西早已声名远播。

  一方面因为刘礼宁确有影响力,头衔繁多,从广西粮油总经理,到身兼20家民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另一方面,缘于近几年的媒体报道。此外,刘礼宁本人也愿意出名,不惜重金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寺庙佛像底座和大殿前的石碑上。

  据2012年、2013年的多家媒体报道,刘礼宁担任国有企业广西粮油总经理14年,掌管着公司本身及10余家下属企业,同时,他又开办了众多的私营企业,将私企植入国企,部分或完全占有了国企的优势资源。

  国企老总办私企,十几年顺风顺水。据接近刘礼宁的内部人士反映,双重身份使刘礼宁成为富豪,其身家不下10亿元。

  2013年1月,法治周末记者经过采访老干部并做了大量调查,以《从国有集团到私企王国》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报道。

  同年3月,《法治周末》继续追踪,根据知情人的讲述和证据材料,发出第二篇相关报道——《左手倒右手、国企被稀释——“刘礼宁现象”再调查》。

  在第二篇报道中,知情人详细介绍了刘礼宁把国有转为私有的过程,指出未经客观评估,采取以少量注册资金占用国企资源,用“自己告自己”的方式把国有资产转到私企名下,这些行为都是在“侵吞”国有资产。

  一个月后,刘礼宁被免去广西粮油总经理职务,但广西粮油只剩下一个空招牌,新上任的总经理、书记只好借房办公。退休老干部依然没有等来刘礼宁被调查的消息。

  对于刘礼宁被免职的原因,社会上有两种说法,一是到了退休的年龄;二是国企领导不能兼职私企,属于违纪。为此,法治周末记者到广西自治区商务厅采访。

  “刘礼宁的免职属于正常调整。”商务厅办公室主任谭秀洪经请示领导后向记者介绍说,去年中央又下文,要求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人员不能在私营企业兼职,商务厅调整了好几家直属企业总经理的职务,其中就包括刘礼宁。

  “国有企业人员不得在私企兼职,这项规定早在我们退休前就有。”韦振英认为,刘礼宁身兼20家私企的法定代表人,严重违反中央规定,放任这种现象存在10余年,商务厅领导难辞其咎。

  记者在商务厅大楼11层找到广西粮油的办公室,就有无交接审计、新领导从刘礼宁手里接过来多少资产和债务,以及办公场地来源等问题,采访现任党委书记田丰高。

  “好像没有审计,其他的不清楚。”田丰高表示,上面有交待,不清楚的事情不能乱说。

  退休干部实名举报刘礼宁7年,多家媒体曾采访报道,上级领导不可能看不到,是否责成有关部门立案调查?针对这一问题,谭秀洪表示:“站在商务厅的角度,这个问题无法答复。”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黄冈中学异地高考考生因招生政策冲突无法报考起诉
下一条:重庆协信控股集团董事长吴旭被调查 疑涉华润案件(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