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外语电影新闻 > 正文

印度电影印象在改变 《巴霍巴利王》获关注

2016-07-26 09:13 来源:京华时报 0

­  印度电影的歌舞场面,不仅是观众欣赏口味的问题,也是制片方回收成本的惯用办法,如MV的歌舞场面可以在其他渠道分销版权,必须指出的是绝大多数歌唱都是演员对口型。有些观众将印度电影中的歌舞场面与中国电影的动作场面相提并论,确实某些中国电影的动作场面看起来也是冗长无度。

­  喜剧故事传达深刻寓意

­  近年来,印度电影出品了为数不少在海外有影响力的电影,多涉及对宗教、种姓、社会、教育、起点公平等的反思、质疑,也有动作、科幻、历史、神话等重型题材的尝试,无论是何种题材,观影大体上都是合家欢,效果很是积极。印度电影在增进绿幕技术使用能力的同时,打鸡血的看家本领依然顺手。《三傻大闹宝莱坞》《幻影车神》《外星醉汉PK地球神》《印式英语》《巴霍巴利王:开端》等电影,不仅在海外印度族群中大受好评,在美国、中国、中东、欧洲、巴基斯坦等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地区,也收获出色的票房和优秀的口碑,归根结底是印度电影通过轻松的喜剧故事传递深刻寓意,基本上电影都与现实社会、宗教故事或传统文化相关,少有凌空蹈虚的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的现象。

­  现象级的印度电影,其国际声誉的累积与价值观的输出连续而稳定。

­  《巴霍巴利王》的投资约为1.7亿人民币,放在中国勉强触摸到2010年以来的大制作的下线,然而由于印度电影产业的特色,好钢用在刀刃上,特效制作非常突出。在印度制作成本高的大电影实行制片人中心制,而中小成本电影则是导演中心制,演员费用所占的比例大概只有15%-20%,对比中国电影业来说,生态更为平衡。印度电影多以中小成本为主,每年电影产量大约1000部上下,基本上都能够公映,在全球开放市场中本土电影票房占比绝对第一。

­  不可不看的印度电影

­  从《我的名字叫可汗》到《巴霍巴利王》,中国引进了至少六部具有影响力的印度电影,其中以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的电影最为精彩。而《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幻影车神》等电影质量优秀,是不争的事实。这些作品之外,还有以下印度电影值得一看,也会让中国观众高呼“我的个神啊!” (云飞扬)

­  《宝莱坞机器人之恋》(2010年)

­  天才科学家瓦西痴迷于事业,特意制造机器人七弟陪伴女友,然而当七弟的自主意识觉醒之后,试图取而代之。这样的故事,美国拍摄了不少,然而却从来没有一部能够在特技场面的想象力上接近这部电影,尤其是最终高潮的决战,香港特技公司参与制作的开挂决战,那飞上天的无限想象力的场景,无法不膜拜。年逾61周岁的明星拉吉尼坎塔,出演瓦西和七弟,他在动作场面上完全不见疲态。

新闻推荐

上一条:《星际特工》亮相漫展 吴亦凡角色身份披露
下一条:《新哥斯拉》世界首映礼 长谷川博己笑称变“汤姆·克鲁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