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外语电影新闻 > 正文

印度电影印象在改变 《巴霍巴利王》获关注

2016-07-26 09:13 来源:京华时报 0

­  中国上映排片低文化隔阂引进太迟

­  《巴霍巴利王》2015年7月在印度上映,国内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该片,已是时隔一年之后。上周五在内地上映获得的排片仅有2.2%,周末两天更跌到了2%以下。上映4天,影片的累计票房不足500万,预计本周就将从院线消失。但与此同时,该片在影迷中的口碑颇高,豆瓣电影的评分也有7.2分,远高于同期上映的《绝地逃亡》《泰山归来》等影片。

­  其实,未能受到国内院线青睐的印度影片,《巴霍巴利王》并非第一部。《新年行动》在2015年春节档上映,仅取得200多万的票房。相比之下,另外两部印度电影成绩稍好,《幻影车神3》取得1941万人民币的票房,而目前印度电影在内地的票房纪录仍由去年5月上映的《我的个神啊》保持。但实际上,若把这个成绩苛刻地放在全年来看,仍然不值一提。

­  《巴霍巴利王》乃至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上的失利,原因并不难猜。首先,无论是上面哪一部影片,距离其首次在本土开画的时间,都差不多要半年左右,《巴霍巴利王》更是长达一年。在这期间,影片资源已经从不同渠道流出,对影片足够关注的那部分观众,不少已经抢先在网上观看了,使得影片的一部分观众流失。

­  UME总经理刘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据她观察,影片上映时的上座率也很一般。其次,她认为印度电影在宣传时很难做出真正让观众感兴趣的点:“印度的文化咱们不是那么熟悉,他们的明星也不是那么为内地观众熟知。引进片最多就是看看好莱坞的,印度电影其实和一般的欧洲电影表现差不多,关注的人还是不多。”

­  另外,她也提到,很多观众对于印度电影仍停留在“一言不合就载歌载舞”的印象上。“表现一些现代的歌舞和音乐也就罢了,如果是一些印度传统的东西,关注度肯定不高。”在她看来,这也是为什么《我的个神啊》票房要好于《巴霍巴利王》,“前者是一个现代的喜剧,是观众通常都能接受的题材和类型;而《巴霍巴利王》是古装片,又是不太为内地观众熟悉的一段历史和人物。现在连中国自己的古装片票房都不是特别好,更不用说是国外的了。”

新闻推荐

上一条:《星际特工》亮相漫展 吴亦凡角色身份披露
下一条:《新哥斯拉》世界首映礼 长谷川博己笑称变“汤姆·克鲁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