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外语电影新闻 > 正文

印度电影印象在改变 《巴霍巴利王》获关注

2016-07-26 09:13 来源:京华时报 0

­  不过,除了歌舞,时长仍是印度电影引进到国内时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少印度电影从在本土上映到引进到中国,其间经历达半年以上,很多正是耽搁在沟通和剪辑上。一般的印度电影在本土时长基本都在150分钟以上,有的甚至长达160-170分钟,在放映时分上下半场,观众还有一点中场休息的时间。比如《巴霍巴利王》原本时长超过150分钟,到了国内就剪到更加符合中国观众接受程度的129分钟,与一般的好莱坞大片时长差不多。这样就更加符合院线排片和观众观影的习惯。

­  一言不合就跳舞,这是大家对印度电影的既有印象。过去确实如此,现在也还是很多歌舞,但是多数歌舞已经与剧情高度相关。与中国电影发挥不稳定、成本高企、IP乱飞、明星片酬超霸、海外影响力式微相比,当下的印度电影(特别是2010年以来),在保持原来的电影美学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云飞扬)

­  当我们谈论票房时,印度电影在做什么

­  印度不只是宝莱坞

­  很多人一提起印度电影就说宝莱坞如何如何,这当然是一种误解。简单地说,印度电影与其复杂的语言、宗教和文化、消费习惯密切相关。最为著名的宝莱坞位于北印度的孟买,演员主要说印地语,产量大约占据半壁江山。其他的四大电影产业基地,考莱坞、托莱坞、莫莱坞、桑达坞,均位于南印度,其中考莱坞和托莱坞也各占有20%的市场,语言分别为泰米尔语、泰卢固语。

­  五大电影产业基地除了采用本地语言制作外,同时在其他地区上映时也配制各种语言版本,海外发行的电影则以英语版本为主输出,因此只要质量优异便可以在全印度和海外地区赢得观众青睐。各家在电影类型风格上也有微妙差异,有的擅长动作片,也有的侧重于爱情片。相比于北印度电影的情感细腻,南印度的电影在剧情设计上会显得更为夸张,色彩更为绚丽,《巴霍巴利王》便由南印度的托莱坞制作。

新闻推荐

上一条:《星际特工》亮相漫展 吴亦凡角色身份披露
下一条:《新哥斯拉》世界首映礼 长谷川博己笑称变“汤姆·克鲁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