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华语电影新闻 > 正文

影视作品不应对盗墓推波助澜 盗墓片背后是隐忧

2016-08-25 11:35 来源:北京晚报 0

­  5 影视作品不应对盗墓推波助澜

­  近年来,影视、文艺作品对盗墓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盗墓为社会所不齿,大多盗墓小说、影视作品通过凭空想象的情节和悬念,讲述猎奇故事、编造奇珍异宝,在吸引年轻观众的同时,也造成了负面的社会效应。”刘庆柱认为,作为社会的知识阶层,文艺作品的作者在创作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动机,“杂技表演遇到一些危险动作时都知道标出字幕:‘请勿模仿’,而现在有些创作者却并没有把盗墓当作罪恶去揭露,而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欣赏。”

­  刘庆柱还认为,许多“鉴宝”类电视节目的宣传令社会的“拜金”情绪高涨,“文物的价值应从科学、艺术、历史三个方面去考量,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而现在的鉴宝节目将落脚点放在经济价值上,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元青花几千万’,仿佛拥有一件珍宝就可以一夜暴富、一步登天。”比如,曾震动全国的长沙“12·29”盗掘汉王陵案,主犯坦言就是受到电视“鉴宝”栏目的影响走上一条不归路。

­  刘庆柱表示,作者、学者作为知识分子有必要表明立场态度,引导健康的社会价值取向,“不能用自己胡编乱造的情节为犯罪分子提供闻所未闻的盗墓手段和作案经验,以免造成惨痛的民族教训。”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方大同新专辑《放不过自己》 打造电影感音乐气氛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