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如何思考 影市热炒IP却鲜见优秀作品
2016-08-17 10: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0
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如同流水线,100年发展下来,一部商业大片该怎么拍,怎么剪辑,人物和台词该怎么设计,都已经有了标准套路。从这条流水线上流下来的作品,就算是不出彩,也基本不会出错,往往都在及格以上,就着这样的电影吃爆米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中国电影的产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爆料人总结道。
电影《白银帝国》的遭遇,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不完整的结果。
这部2009年上映的电影,由张铁林和郝蕾主演,改编自作家成一的小说《白银谷》,讲述了清末山西票号“天成元”这一商业帝国两代之间的传承故事,获得过第29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等奖项。
“如果你想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我向你郑重推荐《白银帝国》这部影片!”这是首度访华的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奥斯卡选片会主席锡德·加尼斯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他甚至提出,“以后往美国送电影就送这样的”。
但《白银帝国》最终的票房是2300万元,连成本都没能收回。
归根究底,是它的销售和发行环节出了问题。中国电影的营销手段和资金都不足,常用的方法只有事件营销、花边新闻炒作,等等,远远达不到好莱坞电影营销的规模,电影周边的产品开发也严重不足。
有些影片的营销手段甚至让人厌恶。
2011年,刘歌看到一条微博,像模像样说了一个宋庄的画家的悲惨故事,@了包括陈丹青在内的一堆公知和大V请求帮助,还发了一张照片。后来大家发现,所谓的“宋庄画家”是个编剧,图片是张剧照,微博里贴的电话也是空号。这个帖子被很多人转发,最后,宣传方只得公开道歉,表示愿意接受惩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