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如何思考 影市热炒IP却鲜见优秀作品
2016-08-17 10: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0
票房本身的数据也遭到了质疑。今年3月,中影天河国际影城市场经理金,发了一封公开道歉信,解释了《叶问3》超高票价的午夜满座幽灵场事件,并为票补事件道歉。
票补,这曾经是中国电影市场最大的泡沫。一部影片上映,电商垫钱,片方补款,观众只花9.9元就能看一场电影,而院线影城只有达到售票平台要求的排片率,才能享受第三方补贴活动。
归根到底,就是“影院发展成爆发式增长,且易扎堆儿造成恶性竞争”吹起的大泡泡。
终于,砸钱赚吆喝的“票补”,开始慢慢退了潮。一度火热的IP,也没能给投资者孵出多少金蛋来。
前不久,又一条消息把影迷们吓了一跳,本该7月上片的《三体》电影版,制片人离职、特效团队被换,上映时间跳票延期。
《三体》电影背后主创团队的拉锯战,被称作是一场“权力的游戏”。有人爆料,比起电影本身,投资者更看重的,恐怕是衍生的游戏开发权。相比之下,电影倒像是个添头。
导演被投资者质疑能力、剧本创作陷入拉锯战,特效公司也频频掉链子,再加上“看上去让人十分不安”的超豪华阵容,这一跳了票,难怪有小说粉丝开始担心,《三体》电影版,怎么看怎么有烂片潜质,甚至像是要走烂尾大片《人鱼帝国》的老路。
有人说这是中国电影最好的时代,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电影蒸汽时代”,有烟,有雾,当然也有泡沫。也有人说,这是中国电影最坏的时代。
李安在6月13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上语惊四座,“抢钱”“跟风”,满眼的浮躁,“陷阱太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