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华语电影新闻 > 正文

中国电影如何思考 影市热炒IP却鲜见优秀作品

2016-08-17 10: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0

­  互联网公司是这当中一辆马力最足的跑车,从2014年开始,就轰鸣着冲进了电影圈,带起了一大片浮尘,带来了IP概念,也把互联网思维和基因注入了中国电影。

­  在很多电影人眼里,新兴的线上营销方式、网络节奏的话语体系,还有一茬又一茬割韭菜一样的“小鲜肉”明星,这些似乎更加迎合逐渐成为观众主力的90后“网生代”。抢IP的热潮惊得人眼花缭乱,似乎哪家影视公司手里要是没攥着几个热门的网络IP,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  然而,对IP的盛行,导演李玉却有些不以为然。

­  “只去追流行IP很容易,那些自带群众基础的IP,就算拍成一坨屎都有人看。”她聊天时语速很快,几个辛辣的词脱口而出,直言不讳。

­  今年是她踏入导演行业的第20个年头。2001年,她凭借自己指导的女性题材电影《今年夏天》,第一次获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节提名。近几年,她拍了《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等几部作品。

­  有人拿着一些互联网IP来找她,她记不住名字,只记得,大概都是些“霸道总裁爱上我,霸道总裁爱上她”的故事,“无底线的烂”。李玉并不认可那种“谈不上创作”的扎推儿投资,也不认可对市场的过分倚重。

­  很多跨界的导演和投资方,一脚就迈过了如今那道“很低很低的电影门槛”。特别不专业的导演,特别不专业的编剧,找到一个很火的IP,再攒一批很火的演员,选角的时候,只要粉丝多就行,适不适合角色不重要。

­  阿里影业一副总裁曾在公开场合, “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不会再请专业编剧”,走一条“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等言论引发业内的巨大争论。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我们诞生在中国”口碑助推排片 迪士尼力挺大熊猫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