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如何思考 影市热炒IP却鲜见优秀作品
2016-08-17 10: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0
那是一部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老电影,片长4个多小时,讲述了一段罗马帝国的爱恨情仇。在李玉看来,翻拍这样一部电影甚至有些难以理解:“并不是现在的美国电影市场的菜,也没有多少热门的演员参与,票房大概不会太好。”
然而她记得,那位制片人告诉她:“我们不应该忘掉自己的信仰和文化。”
李玉忍不住感慨,好莱坞还会有投资者,仅仅是为了情怀,就进行这么大的投资,在中国呢,都去追热门IP了。
她还注意到,有一家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正在拍一部名为《怪物卡车》的怪兽电影。那个故事基于一种北美流行的怪兽文化,讲了一个男孩和一个怪物之间的友谊。
在好莱坞有一个习惯,一部电影在剧本完成之后,会提前试拍一些片段,看看观众的反馈。根据观众的意见,制片方还会进行修改。
《怪物卡车》的制片方将剧本中的部分场景拍摄了出来,组织一些观众观看,有观众指出,男孩和怪兽产生友谊的过程很突兀。
最后,这部片子按照观众提出的意见,修改了剧本重拍。
“在好莱坞完善的电影工业流程里,即使是一部不需要动脑子的合家欢电影,创作者都会拿出无比的耐心,认真打磨细节。要是在中国,好多电影都是一个IP随手拿来,随手就拍,6天就拍出来,拍出来就拿去赚钱,不会花那么多工夫和精力。”李玉说,“能花很少的时间和精力拍轻松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花很多年的时间去打磨一部作品呢,到最后两者赚的钱也许差不多。”
正是这种“差不多”,打击了很多创作者的积极性,让王小平这样的知名编剧,都忍不住发出了“恶性循环”的感慨。
这样的状况也引发了不少老一辈电影人的不满。
1938年出生的丁荫楠,是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伟人传记电影导演”之称,代表作有《孙中山》《邓小平》《启功》,等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