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读科幻“太费脑子” 应试教育扼杀孩子兴趣

2013-09-16 07: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0

  【读科幻“太费脑子” 应试教育扼杀孩子兴趣】新学期,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寿婷尔要开一门新的选修课,将科幻文学引入教学内容。但她同时也在忐忑中:在她的学生中,了解科幻的人目前寥寥无几,喜欢“修真”、“仙侠”、奇幻、玄幻小说的倒不少。

  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曾说,“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在9岁或10岁,不能晚于11岁。”但现实情况是,科幻作品不仅在文学门类中仍然处于非主流和边缘地位,对于中国社会的大多数人来说,科幻也还是稀有物品。在中学和大学教育当中,科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几乎是完全缺失的。

  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出消息:“全民阅读”将立法。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是不是应该同时倡导青少年读读科幻?

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对科幻的兴趣

  在科幻作家韩松的记忆中,他上小学的时候,身边还有不少同学像他一样,对外星人、宇宙这样的神秘现象感兴趣,但慢慢地,这些同学就都转去看武侠、言情小说了。

  “小孩子多少会有一些兴趣,但拥有持久兴趣的人不多,其实他们本身的想象力不差,但上学上着上着,想象力就差了。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要求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这跟科幻所追求的发散思维是矛盾的。”韩松说,到现在都经常会有读者问他,你的书是什么主题,我怎么读不懂?“他们就觉得你的书一定要有一个主题,表达一个中心思想。”

  今年6月,女航天员王亚平讲授“太空一课”时,科幻作家刘慈欣陪着初二的女儿看完了全程直播。在认可这种科学教育方式的同时,他也觉得有些不满足:“课上有孩子提问说,‘你们在空中看到的星星,和我们地面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其实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可以直接把镜头对准窗外,让他们看看。整堂课一直是对着舱内的演示拍摄,为什么不肯给外面的星空一个镜头?”

  “这也许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在听刘慈欣讲述这个故事时,韩松这样觉得。“中学对一个人的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直在死学课本上的知识,缺少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管他在哪里工作,都很难做出突破性的进展。”

  相关新闻:逃离应试教育入别样轨道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贫困女大学生练摊连收3张百元假钞 欲哭无泪
下一条:新读书无用论归来 毕业之后大学生难找工作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