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技师学院改革纪实:改革人事制度提供人才支撑
每一位教职工 都经历一次改革的“洗礼”
改革方案出台,改革正式进入“实战”阶段。以改革催生教学活力,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撑,改革重点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两条主线开展。
一个特色亮点是,主动对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形成若干以核心专业为基础、多个相近专业组成的专业群,并以专业群建设为依据,调整和组建二级学院或系。以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为基础,整合两系教育教学资源,成立了山东技工院校发展史上第一个智能制造学院,集中优势资源,形成了对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4个专业群。
新成立的智能制造学院拥有教职工90人,占学院教教职工总数的20%;专职教师68人,占学院专职教师总数的32%;国家技术能手、省级首席技师11人,占总数的73%;专业9个,其中重点专业4个。学生人数3065人,占全院学生总数的35%;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的项目9个,承办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项目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该学院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上被寄予厚望。
今年2月22日,一场在学院发展史上堪称“史无前例”的全员竞聘上岗展开。所谓全员,是指领导班子成员以外,全部都要重新竞争上岗,所有的身份全部“归零”。这在广大教职工中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
中层干部竞聘,只竞聘职级,不竞聘具体岗位。所有参加竞聘的人员取得任职资格后,先由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申报拟任职岗位,再由院党委根据竞争者实际情况确定任用或聘任岗位。中层干部队伍的调整体现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干部能上能下,18个中层正职岗位只有不到一半干部留任;二是坚持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一大批学历高、能力强、专业精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新上任的中层干部平均年龄只有38.3岁,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32.7%。
中层干部队伍调整到位后,教职工开始进行部门双选。即由各个部门自行设计竞聘方案,组织本部门人员的双向选择竞聘。整个过程,学院党委只做监督和指导,不作干预,双向选择由部门说了算。值得说明的是,改革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对身患重病者给予了适当照顾。三轮竞聘后,共有22名教职工落聘。22人由组织人事处安排培训,培训后由学院统一安排工作,其工资待遇根据岗位性质重新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