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恢复高考首次全国统考命题工作的回忆
上述意见经文字概括写成了复习大纲前部的一个“说明”:
“为了帮助参加1978年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考生(特别是在职员工和广大知识青年)进行复习,我们组织编写了这份复习大纲。本大纲包括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外语8个科目。”
“考虑到目前全国中等学校教材不统一,一些地区开设的课程不全,各地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我们编写大纲时,主要以当前大多数地区所用教材和实际教学情况为依据,同时也考虑到高等学校对入学新生的基本要求。考生按照大纲复习时,应着重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过去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猜题和死记硬背。我们的出发点是,经过复习,使广大考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月8日,各科都完成了第一稿。第二天,我们把汇总后的稿子手抄复写了几份,再分发给各小组讨论修改,各科目内容在分量上再做些平衡,又请语文组的老师对全稿做了文字上的修饰,完成了初稿。这份大纲的内容现在看来很浅显,但在当时,编写者还担心程度有点深,怕考生适应不了,怕脱离当时大多数考生的实际情况。物理组的老师说“这几年中学教三机一泵,一下子转成力学,弯子太大”,“农村的考生有困难,许多中学老师的水平比知青还差”,“考动力学,但不知道中学是不是有天平”,等等。另一方面,对于选拔性考试,大纲内容也不能降低太多要求,“再降低的话,连高一的水平都达不到了”。
大纲初稿完成后,李键同志携稿飞往北京呈送教育部领导审查。编写人员则由我陪同在广西待命等待部领导审查结果,以便对大纲初稿进行修改。
几天以后,李键同志陪同学生司负责人李力群同志从北京到桂林,传达了教育部领导原则通过复习大纲初稿并做若干修改的意见。于是,各组老师立即对各科目的初稿进行了修改。最后对稿子的全文请语文组负责人朱德熙教授做了文字上的润色。工作结束后,编写组在桂林解散。
回到北京后,根据学生司领导意见,我们又把复习大纲稿子按科目分别征求北京一些专家的意见。记得当时在学生司工作的、曾担任过大学政治教师的杨学为同志还审阅过政治科目的大纲稿。
稿子经教育部领导最后审定后,由李键和我负责付印、下发。经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迅速安排了生产任务。4月初,复习大纲印出样本,学生司将样本迅速分寄到各省市招生办公室再分别印发,有的地方还将样本作为正式书籍出版发行。
教育部以(78)教学字254号文件发出颁发这个复习大纲的通知。文件中说:“1978年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分省、市、自治区组织考试。为了指导各类考生复习应考,我部组织编写了《1978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大纲》。”“大纲共包括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外语8个科目。”“命题范围将不超出本大纲。”
在颁发这个复习大纲之后,教育部又连续两年组织编写和颁发了复习大纲。1979年,教育部在颁发1980年复习大纲时同时宣布:“考虑到1980年以后,各地中学基本上都已试行全日制十年制教学大纲和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因此,从1981年起,不再编印复习大纲,高考命题以全日制十年制教学大纲和全国统编教材为依据。”恢复高考后连续三年每年颁发高考复习大纲的短暂历史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