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从精英教育变大众教育 年轻人如何看基层就业?

经济日报   2017-05-27 14:48

­  如何看就业?

­  观念转变需要过程

­  “从大学校园到小县城,我害怕自己变得鼠目寸光、庸庸碌碌;害怕自己在小县城的生活节奏中迷失自己。如果身边也站着几个和你一样的人,你会安心很多,我就是需要这样的安全感。”谈到去基层就业,来自师范专业的王宝华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  就业观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像王宝华这样的忧虑,每个大学生都可能存在。除了引导大学生培育就业观,保障越有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动力就越强。

­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一直是我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鲜明政策导向。2017年2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明确提出,要结合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开发岗位,落实学费代偿、资金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北京拟为大学生村官涨薪,江苏基层就业有考研加分……今年以来,不少地方政府在提高基层岗位待遇等方面下了功夫,相继出台了各项鼓励政策。

­  不仅于此,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就业方面也有很多可为的空间。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林成涛告诉记者,学校高度重视发挥毕业生就业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专门建立“清华大学励业基金”,设立“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启航奖”,奖励选择到西部、基层、重点行业、艰苦行业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学校领导还亲自把他们送到工作岗位上,并在之后不定期去看望。“扶上马,送一程”的行动,能够帮助选择到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沉下心、沉下身”“留得下、干得好”。

­  专家指出,去基层单位就业,目前还是大学生比较个体化和个性化的一种选择,还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同个人的具体条件有关,也和国家的具体政策有关。国家出台的那些引导性政策能不能有效落实,能不能为去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打通上升渠道,能不能为他们创造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为他们解决一些后顾之忧的现实问题,这些都将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山东2025年高考总分多少? 山东高考成绩公
  • 浙江2025年高考时间:各科目考试时间安排
  • 马鞍山2025年放暑假时间 几月几号开始放假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