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解读家谱“秘密” 厦门家谱中黄、王氏年代最早

2015-05-08 15:28 来源:厦门晚报 0

  这几天,有不少读者致电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询问自己姓氏的来历,晚报特别邀请了文史专家详细解读厦门几大主要姓氏的源流。那么,时隔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现在的人们又是从何知晓当年发生在这些家族中的繁衍兴衰呢?

  其实,每一个姓氏的源流发展,都会以家谱的形式予以记录并延续。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今天,文史专家将为您解读关于家谱的“秘密”。

  市姓氏源流研究会收藏的100多年前的家谱。

  保存完整的木刻本家谱记录了子孙繁衍迁徙的历程

  起源

  先秦就有家谱

  周代有史官修谱

  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考证,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名称

 

  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称家谱、家传,宋代有宗谱或族谱之称,到了明清及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牒、世谱、家谱、家乘、家志、谱录等(如上图)。

  ●形式

 

  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也有的装订成册供人翻阅。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平民百姓、经商士绅和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如上图)。

  内容

  包含序言和世系图,生死婚配都记录在案

  家谱的名称中一般包含有地名,而序言则写明了编修的年代,内容包括为什么修家谱、第几次修,第一个祖先什么时候来到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等。

  谱序之后还有世系图,即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家谱正文,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分别介绍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婚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多的50余字,少则寥寥数字,实际相当于人物小传;另外还有一部分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分清楚,乡间称之为“排辈”。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每个姓氏就形成了“昭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辈分用字。昭穆有的出自《诗经》《楚辞》中的两三句,家族共同规定16个、24个或32个辈分用字。也有的是宗族自己定的字,如现在年龄60多岁至80多岁这一辈中,厦门陈姓有“光”字辈,黄姓有“金”字辈,许姓有“水”字辈,孙姓有“穗”字辈,石姓有“兆”字辈等。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第十一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拉开序幕 吃喝玩乐一网打尽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