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夏日“冷”职业:温差60℃ 室内外冰火两重天

2014-07-14 15:32 来源:厦门晚报 0

【冰爽的制造者——制冰工人】

呼出的气息都是拔凉拔凉的

  ■有货车来运冰,工人们才忙碌起来。

  室外是30多度的高温,生产车间只有20多度,新鲜“出炉”的冰块散发出的冷气让人感觉很清爽。

  制冰厂工人月工资三四千元,不愁招不到人。除了固定工,夏天旺季还会招一批临时工。工人觉得工作还算轻松,但当老板的却表示压力很大。

文/记者王绍亮图/刘东华

【工人】

工作很轻松,冰块散发的冷气比空调舒服

  90后的王兆昌是厦门孩子,高个子,皮肤白净,长得很帅。高中毕业后,他就到制冰厂当工人,已经三年了。

  “怕热,怕被晒。”这是他对记者提问“为什么干这一行”的回答。王兆昌上班的清鹭制冰厂在五通,每天生产五六十吨冰块,是岛内三大制冰厂之一。

  工作并不紧张。有小货车来拉冰块时,他和工友们才会忙起来。王兆昌把铁钩放到冰槽上,用遥控器控制冰槽上下左右移动。冰槽放入融冰池,不到一分钟,冰块与槽就分离了。这时,他再把冰槽吊起来,向前方缓缓倾斜,冰块顺溜地滑了出来。其他三名工友拿着铁钳,把冰块一块一块拉进货车车厢内。

  不到10分钟,一辆小货车装满冰块离开了,工人们又闲下来了。

  “你们工作太轻松了。”记者说。王兆昌笑了,他承认确实不累。制冰是24小时作业,分早晚两班,每个班上12小时,不过算起来真正干活的只有4小时左右。

  “即使冬天,也没你想象的冷,因为室内外温差不大,又是淡季,出一次冰够卖一周的。”王兆昌说。

光着膀子进冷库,几分钟装完16块冰条

  老苏是个中年汉子,龙海人,三个月前还是建筑工地的工人,因为天气太热,听说制冰厂招工人,朋友介绍他来这里当临时工。

  “上班是很舒服,但是工资不太高,每个月只有三四千元,不够用。”他说。记者问为什么觉得不够用,老苏笑笑,没说话。

  休息了一会,又有货车来拉冰块,但是新的冰条还没“出炉”,要去冷库取冰。老苏打开冷库门,光着膀子就走进去了。很快,冰条被拉了出来,装上货车。短短几分钟,老苏和工友一共拉出来16块冰条,他一个人就拉了五六块。

  记者看他的身上有水珠,伸手一摸,凉凉的,问他:“你冷不冷?”他笑着回了一句“不冷”。“你光着膀子进冷库不怕感冒吗?”记者又问,他说:“不会。”

【总经理】

其实压力很大,制冷剂液氨很危险

  “冷库的温度零度左右,保证冰块不化就行。”清鹭制冰厂总经理张立清说,以前买了棉大衣让进冷库的工人穿,但他们穿了几次就嫌麻烦,干脆直接进去了。

  张立清说,制冰厂用的是液氨,这是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有毒气体,对安全性要求相当高,也算是特种行业。正因为这种特殊性,张立清不像工人那么轻松,感觉压力很大。

  他手下有十名工人,为了及时了解现场情况,他在车间装了监控,白天盯在现场,晚上回家也能看到。前几天晚上,他发现夜班工人睡着了,赶紧从家里赶到厂里去,把工人教育了一顿。

  张立清说,早些年制冰的多是大企业,每家日制冰量都超百吨。现在虽然市场需求更大,但是行情还是跟十多年前没什么差别,所以大企业都不做了。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厦门将规范汽车4S店收费 利润再低也不能潜规则
下一条:椰风寨海滩世界首创海上发电平台下海发电(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