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雅丽:西街巷陌觅古典

闽南网   2020-12-26 18:35

66

  我们总是期待某些事物的消失,又害怕它真的与你永世隔绝。就如今日,我沐浴着一丝冬日淡淡的阳光,回避着现世的纷扰,走进西街,走进老城区一条条古老的巷子里。

  一脚踏进西街,恍若迈入古典。风吹过来,古城特有的温雅、古朴悄无声息地浸入你的每一个细胞里。恍惚间,你从现世抽身,步入一个幽深缈远的时空里。

  西街的确很老了,老得像黑白电影的底片,老得像发黄的旧时光。走进去,如同走进一段古老的故事,一些褪色的情节里。街临的一间间店铺门面窄小,简陋而稍显杂乱。无论是黑黝黝的小木楼,还是红砖白灰的小洋楼,抑或是锈迹斑斑的小屋,都蓄满浓郁的陈年旧味。

  西街的老店铺丝毫不讲究门面,招牌更是五花八门,或横或竖、或高或低、或大或小,皆由着性子,不受拘约。店铺里,卖的是寻常百姓的日常用物——老泉州的各色糕点,礼佛用的“金纸香烛”,价格低廉的大路衫裤,热气腾腾的包子豆浆、面线糊。小饰品琳琅满目的五元店、十元店,旧书摊、水果摊、杂货铺、酿酒铺、布行、金石字画、维修站混杂在一起,散发出浓得化不开的市井烟火气。“手巾寮”店铺隔成两半,前边的门面上摆货物,后面是原始的手工作坊。尤其是新鲜出炉的各种糕点,端的是原汁原味,令人垂涎。主顾们当街或站或蹲,相中了价钱自是好说,看不上打趣拉呱几句,或抓个饼呀果呀塞进嘴里边嚼着边走开也没啥不对劲。

  你信步闲逛,随性玩赏,自是步步风景,处处动心。你不经意间从某一个巷口拐进去,就拐进一条条小巷深长的老故事里。

  巷陌的天空被切成细细的线,阳光羞赧地在迂回曲折的巷子边缘彳亍。从巷子深处缓缓走来的老者的沧桑背影,正是古街的缩影。

  小巷的红砖古厝最是令人痴醉。任凭多少风霜,红砖依旧红润鲜亮,泛着古雅的光泽。屋顶上,是怎样的春光乍泄啊!不知名的花树在它身上缠绵萦绕,盘根错节,小伞状的绿羞赧地躲在绿叶间,不与叶片争妍,却自有一番难以抵挡的风情。

  古厝的小庭院足以让你玩赏半天。花圃边的一帧碑刻,粉墙上的一尊浮雕,楹柱上的一幅墨宝,翘脊上的一只神兽,都彰显着早时工匠们的精湛工艺及古早人内心的自我规范和精神膜拜,蕴含着古街独特的文化意韵。你看,老宅墙根上的那一尊观音,虽已损毁,却无声地传递出一种端庄、安详的力量。

  市井的声音是人间至美的音乐,尘世最繁华的回响。小巷中过往的行人,仿佛也沾染了古意,说话轻声细语,神情悠闲自在,颇有禅修者的淡然。深巷里的微型店铺,仿佛不是为了营生,而是特意为街坊邻里提供话仙的落脚地。

  走累了,坐在老宅油光可鉴的石阶上,捧一册泛黄的古籍,吟几页千秋美文,或诵几句古城俚语,浑然忘却世事变迁、光阴流逝。透过紧锁的厚重木门的缝隙,依然可以窥见远去时代的风华。你可以想象:深深庭院里,那一个粉面含春的婀娜身姿,几番地浮在少年的梦里。啖一颗珠圆玉润的荔枝,读几行古雅清词,恰是彼时侬情我意的暗语。“郎骑青骢马,妾乘油壁车。”那是怎样的风流婉转、欲罢不能啊!踏马而过的翩翩少年,云鬓低垂的敷脂少女。回眸一笑间,留下一段旷世传奇。

  小巷迂回曲折,迷宫般的。走着走着,浑然不觉,又拐进另一条巷子。似乎都一样的细长狭窄,一样的温婉平和,一样的古拙宁静。都有着看尽世间繁华,历尽浮生万劫的淡定从容、内敛深沉。甲第巷尚存欧阳詹开温陵甲第先河的荣耀,旧馆驿达官贵人的车马喧嚣没有飘远,三朝巷依然流传着留从效家族三朝为相的佳话,孝感巷闪射着蔡清先儒的光圈……行走中,我的眼前浮动着衣袂飘飘,俪影逶迤。每一条小巷都有自己的传奇,演绎着古城的前世今生。一切古老的事物都有令人怦然心动的美,也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悲伤。

  我在古巷里兜转了一圈,又特意折回西街买最具泉州风味的糕点。一包包的花生酥、花生糕、米糕、麻糍、寸枣、贡糖摆得挨挨挤挤的,引得人眼馋心动。主人家是个仁慈温厚的大姐,她看我两眼发亮,一双手见了什么都想抓一大把,就笑笑说不要买太多,一样买一盒尝尝,路头不远,喜欢再来。还特意帮我套了两个袋子,把我手上一路斩获的杨桃、炮仗花、布偶、线装书一并装了进去,说这样拎着方便、安全。朴实的言行和这老街一样,不事修饰而令人安心踏实。

  夕阳西下,走出西街,汇入繁华的东街,融进滚滚的人流。那刚刚走过的古街巷恍若一个梦,在你睁开双眼时,已无声地消失了。随之消失的是一种正在被遗忘的生活方式,某些与生命本真有关的物质。这消失的一切意味着什么?是一个时代背影的渐渐模糊,还是一种文化的无声蜕变?或是一种细水长流的生活方式的集体放弃?因为消失、放弃,我们的生活变成了别人生活的一种重复,一种复制,从而失去了独具风韵的地域特色,此处的生活和别处的生活混为一体。我们知道:呵气成冰时满街吆喝的冰糖葫芦是北方的标志性语言,莺啼燕转时四处飘香的肉粽扁食则是泉州本土的饮食符号。裹挟着黄沙的苍凉调子和流淌着灵秀的江南渔歌皆是绝唱,它们植根于南北迥异的文化土壤,从而以独特的魅力蜚声中外,并在艺术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是的,我们需要一种生生不息的传承,一片可以培植属于自己文化的土壤。我们需要一些可供回忆的诗章,就像西街这样的系列经典,永远地泊在心海里波光潋滟。一方岁月侵蚀的碑刻也好,一株根深叶茂的老树也好,一座风雨飘摇的老宅也好,一条日暖生烟的老街也好。总之,必须有一片自己的土壤,让每一棵树,开出自己的花,结出自己的果,以古典的芳菲甜了你,醉了我……

姚雅丽

姚雅丽

  作者:姚雅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丰泽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雨夜的浪漫》《一个人的荒凉》《香水与爱情》《人间向暖》四部散文集。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 “清粉”情
  • 花包:比脸大的闽式糕点
  • 传承创新之火 点亮非遗之光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