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冠青:悠悠街巷古韵长

闽南网   2020-12-23 16:42

65

  临江古街位于泉州城南。

  泉州城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留下了许多刺桐古城的遗迹,如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李贽故居、黄帝宫、明来远驿、车桥头等等,也造就了许多人文底蕴丰厚的古街巷,如聚宝街、青龙巷、道才巷、旧米铺巷、水巷、万寿路等等。光听这些街巷的名称,就让人对宋元时期的刺桐古城充满了令人兴奋的想象!

  也许因为临江街区依傍晋江面朝大海,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货船从这儿出发,把中国的绸缎、茶叶、瓷器运往世界各地。归来时又在这儿靠岸,把满船的象牙、珍珠、香料、玛瑙、钻石、翡翠、琥珀等番货卸在港口,再销往内地。泉州府志记载:元代“地城要地,莫盛城南关(德济门)四海舶商,诸蕃琛贡,皆于是乎集”。所以江边有个著名的海丝古迹叫富美古渡。就在这个古渡口,当年货船上上下下运货卸货买货卖货的繁忙和热闹演绎了临江“涨海声中万国商”和“市井十洲人”的奢华和繁荣。泉州有句俗语称“南门兜,挤烧包”,形容的就是当年抵达富美古渡的货船一靠岸,商人们蜂拥而至,大箱小包,肩挑手扛,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就像“挤烧包”一样的热闹景象,由此也形成了临江街区这些车水马龙、生意兴隆至今还让后人津津乐道的著名街巷。

  在我的想象中,被称为宋元时期古刺桐港最大的货物集散地的聚宝街当然是一条繁华而喧闹的聚宝之街。街上海关、税行、邮局、银行、当铺、车马行、酒肆、茶坊一应俱全。街道两旁的店铺摆满了波斯的珠宝、荷兰的香料、缅甸的玉器、阿拉伯的神油、柬埔寨的高白棉、泰国的象牙、马来西亚的橡胶、朝鲜的高丽参以及德化的瓷器、永春的土纸、苏杭的绫罗绸缎等等奇珍异宝,每个店铺都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正泉茂绿豆饼、秉正石花膏、文啊鱼丸等各种名小吃琳琅满目、香气扑鼻。街上穿梭着、簇拥着肤色不一、装扮奇异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其中依稀可见到身材高大、服饰华丽的马可波罗的身影,他和一班随从谈笑风生,时而驻足观看,时而指指点点。我不知道他是护送蒙古公主下嫁波斯时路过的,还是专门到此一游。街上每一天几乎都是节日,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表演,说书的、弈棋的、唱南音的、打拳卖膏药的、耍木偶的、雕糖的、妆糕的、踩高跷的、变戏法的,热闹非凡。那景象,似乎可以和“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北宋汴京的繁荣集市相媲美。

  但是今天我走在聚宝街上,已不复见当年的繁华和喧嚣。街上分外的清静,连行人也见不到几个。虽然街两旁的不少古民居已经被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所取代,当年古香古色的木板门面也已经所剩无几,但我依稀还可以从为数不多的几间店铺中看到当年的市景。在街口的一间陶器店里,码得整整齐齐的茶壶、药砵、夜壶、水罐在夕阳中闪着黄澄澄的釉光,店主悠悠地在店堂里泡茶自饮,漫不经心地等着客人光顾。一家门楣上挂着“中华老字号”的糕饼店,门口的玻璃橱窗里摆着包装简陋但香气扑鼻的花生糖、寸枣、双糕和馅饼,听说这些糕点都是纯正的“古早”味,同行者就想买一些尝尝。走近一看,店里居然没有掌柜,唤了好几声,才有一个女孩匆匆走出来,先是很惊奇的样子,大概是想怎么这时候还有人登门光顾她的生意;继而马上眉开眼笑,手脚麻利地取货包装,交易结束后还热情无比地把我们送出门,末了不忘说一句:“吃过你还会想再来的”。

  聚宝街的路角头有一座面积近20来平方米的黄帝宫,祭祀的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还有大禹(水德星君)、康元帅(守城保护神)。我曾经去陕西黄帝陵祭拜过黄帝,没想到家乡居然也有黄帝宫,觉得十分惊讶,不禁驻足敬拜。一个热心的中年市民看我颇为虔诚,非要让我进去看看嵌在斑驳墙体上的两块黑色的清代石碑,并且颇为感慨地说,据石碑记载,黄帝宫已有很悠久的历史,起码是宋元之前就已存在了,因为清代同治年间重修时都不知道它的来历。黄帝宫还是台湾供奉中央帝(黄帝)的祖庙,当年来泉州做生意的阿拉伯商人也常到黄帝宫膜拜,祈求得到保护,因此他经常来此祭奠和维护。一番话说得我肃然起敬,这不仅因为黄帝宫的悠久历史,也因为泉州市民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

  位于南门万寿路上的一座虽有些落寞但难掩当年气派的古民居是鼎鼎大名的李贽故居。倡导童心和真心、性格耿介正直的明代泉州人李贽是民主思想的杰出先驱者,他的名字在中华文化史、思想史上都是熠熠闪光的一个。这么多年过去了,房屋在夕阳的映照下已经老旧了,故居前的李贽雕像那清癯的脸上也充满了沧桑之感,但他的精神气已经写进了泉州人的心坎,成为泉州人的一种文化性格。进入李贽故居,穿过一落二落之后是一个小小的后花园,依稀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建筑的优雅韵致,花园边的内沟河据说当年宽可行船,流水潺潺,这让我想起周庄、同里等江南水乡的文人雅居。五百多年前,李贽回老家时是不是也曾经和夫人、儿女们坐在花架下的藤椅上,悠悠地看着溪水在脚下流,小船在门前过,摇橹的船娘软软地哼着南曲,一起一伏的丰满身段吸引了多少商贾和游人登上她的小船。

  与聚宝街平行的是青龙巷。据说当年青龙巷比聚宝街还有名,故有“金青龙、银聚宝”之说。青龙巷的名气在于它曾经是历史上许多达官贵人居住的福地。这些达官贵人们在聚宝街做生意,然后把家建在近旁环境清静交通便利的青龙巷里,所以青龙巷里有很多著名的古民居,如经营大典当行的苏家古大厝、清朝台湾总兵林拔瑞故居、望族林濂平故居、新加坡华侨黄世瑞鹰楼、李妙森荷兰式番仔楼,等等。林濂平故居红砖铺地,蚵壳砌墙,还有小花园里那一株株高大的玉兰树,都在诉说着当年的富庶和气派,然而墙体的斑驳和墙角的青苔也无奈地宣告繁华的逝去。留守古厝的一位老人执意让我们去看他保存的两块夹旗杆石,一块垫在墙根的花盆底下,一块铺在地上。他颤巍巍地指着地上这块石上雕刻的印记讲述着当年祖上门前竖旗杆的光辉历史,浑浊的老眼里闪过的那点充满沧桑的自豪让我怦然心动。

  走出林濂平故居不远就看到鹰楼。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四层洋楼,半个多世纪前曾经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它的造型非常别致,楼顶中间塑了一只鹰,两边翘起来的屋檐则是鹰张开的大翅膀。这种造型也许隐喻了洋楼主人在商海搏击的勇气和力量。然而今天,鹰身已经在“文革”中惨遭损毁,一边翅膀也被旁边一栋现代楼房挡住了,可怜这只断头折翅的鹰,究竟会让多少泉州人情何以堪?

  青龙巷的另一座古民居是苏家古大厝,据说有五个私家大花园,府邸架构巨大,连成一片,几乎占去整条街的四分之一;而且还出了闽地第一个出国留洋的女大学生。虽然许多闽南古大厝在岁月的侵袭下已经破败不堪,有的坍塌成断壁残垣,有的则被翻建成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这些坚硬而霸气的现代建筑像入侵的强盗蛮横地雄踞其中,与充满历史感的古巷格格不入,令人不太舒服。但是我在这条古巷中不仅看到了当年商业的繁荣,也看到这些商贾的胸怀和人文的胆识,他们让自己的子女走出古巷,走向世界,也许正是为了让自己的事业发展更具有世界性的眼光!

  往事越千年,也许刺桐港的萧条导致街市的冷落已在意料之中,也许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特别是泉州城区东扩,人人都想过现代化的生活,因此虽心痛于当年盛极一时的古街的落寞和沧桑,却也能平静地接受历史的灰飞烟灭。但不知怎的,总想有个地方能承载泉州人的生命轨迹和历史记忆,总想有个地方能安放泉州人的旧梦和想象。当一些地方因为旅游经济一夜间涌现出许多人造的唐宋古街、明清古街时,我们这么真实这么厚重这么富有历史底蕴的宋元古街真不应该逐渐荒芜、湮灭甚至随风而逝!此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惆怅,站在德济门遗址回望刚刚走过的临江古街巷,多么希望聚宝街依然满街是宝,店铺生意兴隆,游客络绎不绝;青龙巷依然古韵悠悠,古民居清雅深邃,私家花园有拱桥亭榭……

戴冠青

戴冠青

  作者:戴冠青,泉州师范学院教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中国作协九大代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监事长,福建省文联委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泉州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等。已出版小说集《梦幻咖啡屋》,散文集《泡茶时光》,论著《当代泉州作家创作研究》《菩提树下》《想象的狂欢》《文本解读与艺术阐释》《文艺美学构想论》等十余部,发表作品和论文数百万字。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 “清粉”情
  • 花包:比脸大的闽式糕点
  • 传承创新之火 点亮非遗之光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