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江:裁缝父亲给我精神启迪

东南早报   2017-09-13 08:44

  ■早报记者 周湖健 文\图 

  泉州府文庙蔡清祠古厝里,总能看到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他们一边翻阅着厚厚的文献书籍,一边声音洪亮地谈论着泉南旧事,试图从历史的尘埃中发掘更多关于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踪迹。今年72岁的杨清江老人,是其中的成员之一。从2006年至今,十一年来,不论严寒酷暑,他每周一到周五,都要来到这里的《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办公室上班:搜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泉州历史名人著作、组织专家学者点校,联系出版《泉州文库》丛书……他的日常工作看似平凡,但对于泉州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及传承,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鲜为人知的是,杨清江出生于泉州一个普通的裁缝家庭。身为裁缝的父亲,虽然目不识丁,但他宽容和善的性格品质及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却深刻地影响了杨清江,使他在泉州文史研究的道路上,不畏艰辛、严谨治学、永葆初心……

杨清江翻阅文献书籍

人物 名片

  杨清江,泉州著名文史专家、《泉州文库》修编参与人

兢兢业业 认真严谨

  杨清江的父亲杨金水出生于惠安的一个小村庄。15岁那年,他独自一人从惠安来到泉州市区,成了当地一家裁缝店的学徒。随后,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学到了扎实的技术之后,逐渐成了一名熟练老到的裁缝师傅,并在侨光影院附近开起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裁缝小作坊。在杨清江的印象中,当时父亲的裁缝生意,在街坊邻居中拥有很好的口碑。

  他平常待人谦虚和善,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绝不马虎,哪怕付出再多辛勤和汗水,都要尽力满足顾客所提出的要求。当时,杨清江家里还有三个兄弟姐妹,大姐因为难产早年离世,弟弟和妹妹则分别继承了父亲的祖业,成为一名裁缝,而杨清江则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成为一名研究泉州本土历史文化的学者。

  尽管从事不同的行业,但裁缝父亲当年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作为一名学者,杨清江埋头苦干、不畏艰难、严谨治学。为了能够找寻散落在各地的泉州文化古籍,他和文库的其他工作人员经常查索各大图书馆藏书目录,跑到北京、上海、南京、福州、厦门等各大城市,只为寻找几本有价值的古书;为了能够更全面地搜集和记录泉州历史文化遗迹,他和泉州文史界的老朋友经常进行“古城踏勘”,用脚步来丈量古城,实地进行考察探究,一走下来,便是大半个泉州;在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时,为了力求所引证的文献资料精确无误,他通常都会通过一切手段查找到资料的原始出处,并反复校勘、考察,才肯罢休。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泉州历史人口衍变的考察研究开始,杨清江从事本土文史研究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他将自己近年来所发表的所有论文、著作装订成册,基本上每一年都有1-2本厚厚的册子,垒起来填满了一整个柜子。

杨清江从事本土文史研究已有30多年的时间

节约粮食 勤俭朴实

  严父慈母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在杨清江的家庭里,却有所不同。“我们家是严母慈父。”杨清江说,他的母亲出生于惠安县城,家境贫寒。由于外公去世得早,还曾做过童养媳,自小便饱受生活的磨难与历练。好强能干、勤俭持家、对子女要求严格,是母亲留给杨清江最深刻的印象。

  “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对我们的要求却没有丝毫放松。平日里,家里长短都由她来照料打理。她在生活作风方面,总是力求勤俭朴实,对于浪费粮食的行为,更是深恶痛绝。”杨清江说。正是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他自觉养成了每顿饭都务必要光盘,生活中也绝对不铺张浪费。直到现在,物质生活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他依然不忘母亲的教诲,一日三餐,均是粗茶淡饭,舍不得浪费。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热爱诗词的他犹豫了好久,方才忍痛掏钱买下一本当时三毛多的《唐宋名家词选》。这本书如今几经翻阅,已经有些老旧,但他一直将它珍藏着,舍不得丢弃。

待人和善 祖辈相传

  待人宽容和善,是父亲留给杨清江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在他的记忆之中,父亲总是满脸笑容,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和子女家人相处的时候,都显得特别随和。“父亲这种宽容和善、不与人斤斤计较的性格,不仅影响了我,同时也影响了我的两个儿子,甚至是我的孙子一辈。”杨清江说。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杨清江还是泉州第三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同学们在操场上玩闹的时候,有人忽然从后面狠狠地推了他一把。猝不及防的杨清江摔倒在地,手腕被擦出了一道大伤口,鲜血直流。由于伤口感染,几天后,杨清江就被诊断出慢性破伤风。这种病症在当时医疗条件匮乏的年代,算是比较严重的。

  患病时,杨清江半边的身体瘫痪,情绪稍有波动,便动弹不得,就连张嘴说话都不利索。身为父亲,杨金水见到自己的孩子伤成了这样,既心疼又心急。他停下手中的活儿,亲自来照顾自己的孩子,并费尽周折找到了当时很有名气的人民医院老中医留章杰,为儿子医治。杨清江因此休学了整整一年,并因此遇上了特殊历史时期,错过了高考。虽然自己的孩子遭遇了这次意外,受了严重的伤害,但身为父亲的杨金水并没有为难当时肇事的同学,而是选择了宽容和原谅。父亲当时的这种做法令杨清江很受触动,这也使得他日后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多一份宽恕与谅解。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成才和为人处世。”杨清江说,虽然自己出生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裁缝家庭,身为裁缝的父亲与自己毕生从事的文史研究看似没有太多瓜葛,但他对于自己精神和人格上的影响却举足轻重。时至今日,杨清江在泉州文史界,虽然已是小有名气、硕果累累,却依旧低调谨言。年过古稀的他,早已看淡了世事,但他依然会经常怀念起自己的父亲——那个总是和颜悦色、父爱如山的老人。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清粉”情
  • 花包:比脸大的闽式糕点
  • 传承创新之火 点亮非遗之光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