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宦府邸境中立 忠义巷、万厝埕、唐衙口历史故事长

东南早报   2017-09-06 09:07

印象 忠义巷 万厝埕 唐衙口

名宦府邸境中立 三巷历史故事长

  忠义巷21号藏着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厝

  万厝埕位于东街片区南侧,东街第三巷西向,东南起于温陵路,向北拐接唐衙口巷。因清朝提督万正色府第建于此巷,小巷因此得名。

  万正色提督府是万厝埕最大的古厝,也是巷内最著名的建筑,这座人称“九十九间”的提督府室内雕饰精美,是清代宅第建筑的精品。为了纪念万提督,里人曾在东街菜巷口附近立一方“宫保提督”牌坊。万厝埕巷1号,是一座颇为壮观的古大厝,大而宽阔的石埕,古色古香的砖雕木门,还有厝主的华侨身份,都让这座民居透着神秘感。只是记者三登其门,厝主人皆婉拒采访。

  从万厝埕巷往北走到底,眼前便是唐衙口巷。小巷据称因唐朝时地处县衙门口而得名,泉州文史专家考证认为,唐衙应为唐姓官宦府第,“唐”则当为明代泉州卫指挥佥事唐海家族。唐海是安徽六合人,明初调任泉州卫指挥佥事,后世居泉州,父子相传世袭其职。

  唐衙口不长,小巷干净清幽,别有一番景致。唐衙口东侧6号的古厝,是典型的手巾寮,越往里走越能体会闽南古建筑的丰富和高超。手巾寮女主人说,婆婆当年坐着轿子嫁入唐衙口,后来成为远近有名的医生,谁家有个病痛或难解之症,都会找上门来医治。

  忠义巷是东街南侧东端的一条小巷,因巷子内有座忠义宫和北宋泉州进士苏缄的忠义第而得名。忠义宫曾是古时泉州衮绣铺忠义境的境庙,是古代泉州七大城门关帝庙之一,宫内主祀关羽、岳飞。北宋进士苏缄是一位忠义之士,兵败时全家三十六人闭门自焚,护城的邕州百姓为他设立了祠堂。鲜为人知的是,苏缄是古代著名天文学家、医药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苏颂的叔叔。为了纪念苏缄的忠义之举,忠义巷口还曾立有一座怀忠坊,如今已湮没风尘。

  ■本期执行:记者 张素萍 郭晓冰 王柏峰 文/图

“九十九间”走出大将军 “唐衙”府邸隐入百姓家

  万厝埕巷因万正色府第建于此而得名

  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崇拜关羽,朝廷要求泉州七城门都建关帝庙,位于泉州衮绣铺忠义境的忠义宫,就曾是七城门关帝庙之一。这座绵延数百年的宫庙,是包括第三巷、万厝埕、忠义巷全境在内的境庙。

  距此不远处,曾有一口比宫庙更早的古井,人称“忠义井”,井砖印有“嘉定三年修城砖”字样。

  300多年前,泉州万厝埕6号古大厝走出一位有勇有谋、骁勇善战的将军,人称“万大刀”,他就是曾在康熙年间击败过吴三桂,受到康熙帝封赏,后来调任福建水师和陆路提督的万正色。他的故居和故事,至今在老巷街坊口中相传。

万厝埕6号 “九十九间”提督府

300年前出“大刀”高手

  万正色故居在泉州很有名,但是关于万正色其人,知道的人不多。时任福建水师和陆路提督的万正色,是一位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将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是施琅的上司。时至今日,“万提督”的民间传说依然流传甚广,比如“正色卖土蛏”、“抢灰连棺材输去”、“调旗找鞋,转败为胜”等。

万正色故宅 雕梁玉砌朱颜改

  万正色故宅,亦称万正色提督府,是福建水师和陆路提督万正色驻军泉州时所建的府邸,正大门前立有两方石碑,其中一方是1998年泉州市政府设立的,碑文显示故居已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提督府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原为五进古大厝,街坊俗称“九十九间”,是清代宅第建筑的精品。后因宅子卖给了王姓人,故居主人被称“万厝埕王”。据悉,巷口附近原有一座“宫保提督”牌坊,系1679年所立,惜今已毁弃。

  在风雨的洗礼之下,古厝一侧墙壁的雕刻图案已模糊难辨。透过门缝,大门内的大石埕院,原有的数百块方石已不见踪迹;石埕最东边的房屋,原是账房,后来卖掉盖成新式平屋;账房之外,还有一座被称为“东厅”的古厝,雕梁玉砌,古色古香;后落大厝原本有三五处宅院,下厅大门写着“履泰蹈和”,两边还有两间规格一样的下房……如今,古厝很多精美古建筑构件已经不见。绕道古厝后门,古井、石槽,还有雕镂着鸟兽模样的大型洗衣石盆散落一地,依稀可见当年的盛景。

  万正色故宅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清粉”情
  • 花包:比脸大的闽式糕点
  • 传承创新之火 点亮非遗之光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