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街:温州人曾翻山越岭来到泉州这条街,为什么?

花巷   2017-08-21 10:50

  文/贺瑞东(退休老厂长)编辑/kora

  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传说。一位退休老厂长听力不好了,但他很想说一说,当时还叫涂山的那条街。

  涂山,涂山,原来,这两个字应该用闽南语来念。

  新门街和涂门街的交汇处,旧时叫做涂山街。涂,是海岸滩涂;山,是内地高山。山和海在此地汇合,是古城泉州名副其实的山海贸易市场。

  有人取其谐音,叫“雨伞街”,那是在十字路中点,有座与中山北路钟楼相对应的警察岗亭,造型如展开的大雨伞。

  在涂山街贸易经商的有本地人、海边人、内山人,还有外埠人。本地人做本地生意是常情;泉州背山靠海,进城卖鱼卖虾的公式蜅人、崇武人也不足为奇。

  然而永春、德化的内山人,温州、福清的外埠人,在当时交通不便的年代来一趟泉州,是比较艰难的。他们为何而来?这与涂山街有瓜葛、因缘。

  新门街有两家商行:门牌2号姓贺,商号“瑞兴”;从14号至18号三个店面姓李,商号“淡合益”。他们两家既是亲戚,又是同行。他们经营的是山货淡水商品,俗话叫“乌鳗、水鸡(青蛙)鳖”,“淡合益”生意最大,他兼设“鸭仔房”(即人工孵化鸭苗工场)。

  这些商品的产地都在高山和内河。永春、德化、安溪、莆田、仙游、涵江,温州、福清、龙海、渔溪等地的人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划着竹排舢板来到浮桥码头,把山货挑到涂山街,把杉木、木炭和毛竹运到水门巷、竹街集市。而外埠人是驾船到南门新桥码头上岸,也来到涂山街。“淡合益”和“瑞兴”接待远方来客,把货物分配给七城门头的小商贩经营。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清粉”情
  • 花包:比脸大的闽式糕点
  • 传承创新之火 点亮非遗之光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