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修挖出八卦阵 福建还有哪些古厝富有特色值得一去?
霞浦 · 半月里畲族古民居
半月里位于霞浦县溪南镇境内,是畲族聚居的村庄,村內山青水秀,林壑幽深,山石多姿,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是畲族古建筑,古文物的特色村寨。村里一座座青砖青瓦的畲族古民宅,一处处明清古建筑,雕梁画栋,古韵犹存,气势非凡,至今保存完好。
这里建筑布局,像极了好莱坞大片中的古城,沿着山形,从最高处层层往下排列,大多数由青砖和鹅卵石砌成。一条主干路从最高处的祖厝通向山下寨门,其余的小巷与此垂直相交,最低处的城墙和城门上设有哨岗,以防御土匪。村中有40多座老建筑,风格统一,保存完好。
周宁 · 禾溪古民居
古民居位于周宁纯池镇禾溪村,村子沿溪而建,村民临水而居。溪畔上黄墙黑瓦的古屋错落有致,匠心独具。古屋雕花的马头墙,高耸俊美,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典雅古朴。
禾溪村地处僻壤,缺少石料,最初的先民来到这里,为了生存,就地取材,把松散、柔软的黄泥土凝聚起来,筑起坚固的墙体,而后上梁、盖瓦,成了土屋。土屋盖在山地里,一式的土墙黛瓦,且横竖有序,簇拥成群,成为村中的独特风景。
.
闽北古民居
闽北的建筑,肃穆质朴,英华内敛,呈现出一种理性与节制之美。众多豪门大宅,混杂在寻常巷陌,只有登堂入室,细细品位,才能领略其深沉的意味。典型的闽北建筑受徽派建筑影响较深,青砖灰瓦,朴素大方;普通人家的屋脊都是平直的,只在檐角起翘,高大的马头墙错落起伏,形成梯级节奏。
建瓯 · 伍石古民居
在南平建瓯徐墩镇伍石自然村口,可以看到一处规模恢弘的古宅群,这就是清末被誉为“建瓯西出第一家”的伍石茶庄。
伍石茶庄由三大院落环连一体,民居建筑上吸收了徽派建筑和江浙民居的特点,具有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结构为多进院落式,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青砖,典雅大方。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仅从房顶上看,有歇山顶、硬山顶、马鞍顶、平房顶等,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上翘的、垂弧的,可以说是一处一景,别有洞天。
武夷山 · 下梅古民居
下梅古民居位于武夷山下梅村,村子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明清风格的古民居分列于长900余米的当溪两旁。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构成典型的南方水乡风格。
清朝初年,下梅村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成为武夷山的重要茶叶集散地。茶叶贸易的繁荣带来地方的富裕。下梅邹氏四兄弟拥资百万,富甲下梅,大兴土木,建豪宅70余幢。在此前后,方姓、岳姓、程姓、陈姓等也在下梅建宅修祠,构成独具特色的建筑组群,颇具规模。这里至今仍保持较为完整的明清风格,再现康乾盛世经济繁荣的史实。
泰宁 · 尚书第
泰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曾有“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之盛况。坐落于城内的尚书第、世德堂,是江南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明代民居古建筑群落。这里古街、古巷、古民居、古井、古牌坊比比皆是,古风悠远,书卷气十足。
府第石雕、砖雕精致,富有地方特色,规模宏伟。院的门楼,全用条石构筑,墙面匾额、柱梁和须弥座均精雕人物、飞鸟、卷草、团花等图纹,并用重叠斗栱构成。屋面灰瓦,屋脊高挑,厅堂、走廊地面铺墁方砖。四周及各院之间筑有高大的风火墙,各厅堂均有廊门相通,布局严谨。
大田 · 土堡
土堡是一种防御建筑,外部为高大土石堡墙,内部为院落式民居,可供人居住,也可封闭御敌。大田土堡群中,最具特色的有明代山岗类型的琵琶堡,清代山坡类型的安良堡,清代水田类型的潭城堡、凤阳堡和泰安堡等,这些是福建土堡的典型代表。
永安 · 安贞堡
安贞堡又名“池贯城”,位于永安市槐南乡洋头村,为当地乡绅池占瑞于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工。该堡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福建省罕见的大型民居建筑。
安贞堡坐西朝东,前部呈方形,后部为半圆开,依山而建,逐次增高,远远望去,层次分明,气势不凡。安贞堡墙厚宅深,外墙用厚石垒砌加土夯制;堡前有一块可容数千人的露天练兵场。
内部建筑为二进,左右对称,随地势逐次升高,远眺其屋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房屋分为上下两层,每层有内走廊,厅、堂、卧室、书房、粮库、厨房、厕所齐全,还有水井和下水道,可容千余人居住。堡内装饰华丽,雕刻、彩绘、泥塑和壁画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