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修挖出八卦阵 福建还有哪些古厝富有特色值得一去?

福州微文明、海西晨报   2017-12-27 15:18
翻修挖出八卦阵是怎么回事?福建的古厝有什么特色?福建的古厝为什么会挖出八卦阵?

  记者随即又联系了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先生。据他介绍,一般古厝的墙上、门楣上会有八卦图案,主要用于避邪、镇邪,但是在地底下挖出八卦形机关,他是第一次听说。

  林自力说,无论地底下还隐藏着什么玄机,接下来还是将继续按照原来的装修方案,把地板砖重新安装起来,不会对其进行深挖,会好好保护祖先留下来的基业。(海西晨报记者 洪丽敏 通讯员 蔡家兴)

  相关阅读:

  福建人把“老房子”称为“古厝”。福建现存的是以明、清两代为主的民居形式,不仅有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尚书第”、“大夫第”、“九厅十八井”等大型府第,也有聚族而居、粗犷雄伟的土楼、土堡,还有许多坐落在山坳林间、点缀在幽谷溪畔,建筑布局活泼自由的民间小舍,更有不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和谐、空间布局富有变化的民居建筑聚落。

闽东古民居

  闽东民居,给人最强烈的视觉特征是弯曲的风火墙,也就是马鞍墙。墙是曲线的,优美生动,随着屋顶的高低而起伏,犹如腾飞的龙,勾勒出建筑的左右边界,无数条粉白的风火墙波浪般起伏,又仿佛万马奔腾,千龙竞渡。

闽清 · 宏琳厝

  位于福州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的宏琳厝,是至今发现的我国规模最大的一座整体古民居建筑。

  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饱经三朝沧桑的古宅,二百年长久不衰的历史而享誉八闽大地。整个建筑结构精巧,对称翼檐卷仰,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堪称民间建筑艺术的魄宝。

  这幢古老的广宅深院,有着别具一格的建筑风采,特别是厝内廊回路转,纵横有序,是一座一次性设计、一气呵成、整体结构精巧的民居建筑。

三坊七巷

  福州传统古民居多是灰墙青瓦古朴大方的住宅,其中以“三坊七巷”最为典型。布局严谨,院落相连,中轴对称,以木结构承重,有精雕细刻的石木构件和舒展的大红斗门,宅院四周或左右围有土筑的马鞍形风火墙,有的墙峰饰以飞龙飞凤、花鸟鱼虫及人物风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三坊七巷清代民居被破坏

  三坊七巷的房屋门面都很朴实,不事张扬走进去,才知道其中另有天地,厅堂布局森严,高大开敞,不失官宦人家的气派。庭院的布置匠心独运,一个六角亭,一株荔枝树,一片假山石,都安置得停停当当,意趣盎然。其内部装饰的重点,似乎在于隔扇、窗棂、栏杆等细部,精雕细刻,毫不含糊。

福清 · 东关寨

  东关寨位于福清一都镇的东山村,坐落在村东隔溪的山腰间,四周群山环抱,气势磅礴。由当地何姓家族兴建于清乾隆元年,至今将近300年的历史了。东关寨从东向西,依山势高下而建,层层递升,平面呈长方形。

  寨墙基座和墙体下半部均用岩石砌建,高近十米,坚牢壁立,气派非凡。站在下面,颇有古装影视片中步兵攻城的气势,外墙上一道道黑黑的污迹,似乎在诉说着当年反击土匪斗争的故事……

平潭 · 石头厝

  “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这是岛上传颂的民谣,平潭岛上多岩石,于是岛上居民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成了别具一格的石头房子。

  “四扇厝”是平潭石头厝的主要类型,它通常是不出檐的或只出半檐。“四扇厝”以单进四扇房为主,房内左右两侧为房,分前后房,中为厅堂,也分前厅与后厅。旧时多数农家在建“四扇厝”过程中,一时资金不足,就先盖左房和大厅,右边厅墙出现“虎齿墙”(俗称留码头),主要是为了便于今后建房的衔接,预留余地。

福鼎 · 翠郊洋里大厝

  距离福鼎市区40公里的白琳镇翠郊村,是个偏僻宁静的小山村.村中有一座建于清代,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翠郊洋里大厝.这座古民居据传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夫差第104代孙所建,共历经13年、耗费白银64万两,光在同一时辰竖立360根木柱就动用了1000多人.

  迈进大门,随处可见梁、柱、窗、门皆饰以木雕图案,或人物、或祥禽、或瑞兽、或鱼虫、或花卉,无不栩栩如生,徜徉其间,恍惚间就感觉走进一幅舒展着的古画卷,综合北方封闭的四合院与南方开放式庭院的特点,形成独特的风景。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惊蛰时节怎么养生?这样“捂、吃、按、动”
  • 2025年2月3日立春具体时间 今天几点几分打
  • 为什么连续五年没有“大年三十”?会影响过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