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仑后村村规民约带动慈善和公益 村民实惠“摸得着”

泉州晚报   2017-08-17 15:17

­  千百年来,集体议定的村规民约,在文化宣教、风俗治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石狮市宝盖镇仑后村与时俱进,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实践并修订新的村规民约,有力地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成为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的有效载体。

­  村里举办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生活。

­  仑后村的村规民约实践

­  仑后村在倡导农村新风气、移风易俗上,有着许多“吃螃蟹”举动。和泉州许多农村一样,石狮曾一度流行“普渡”。仑后村的“普渡”在农历七月,按照习俗,村民都会大操大办一番,存在严重的铺张浪费现象。2003年,仑后村推出村规民约,直指旧俗“普渡”中存在的陋习。

­  仑后村村规民约部分规定

­  “这是第一份关于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仑后村党支部书记黄清急介绍说,全村600多户,他们挨家挨户分发,由村干部、族长、老人会老人分别做群众思想工作。村里破除陋习、减少铺张浪费的决心,得到村民积极回应。村规民约同时规定,婚丧喜庆不得大操大办,并对请客桌数做出限制。去年农历七月,仑后村将“普渡”升华为民俗文化节。文化节以“中国梦——建设美丽新仑后”为主题,包括篮球邀请赛、灯谜会等,年轻人喜欢的电竞比赛也在其中。这些文娱活动,让村民远离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过上了更健康、更文明、更欢快的节日。

­  2008年,仑后村将准时开宴及宴请规模,补充进村规民约。准时开宴的规定,在当时的石狮,不啻于在平静的湖里投下一块石头,荡起无数波澜。

­  “以前起码要等到晚上9点才开席。”村民老黄对此深有体会。事实上,婚宴晚点、一晚再晚这一“传统”,不仅在仑后村,在当时的石狮都极为普遍。“新约”开始施行时并不是很顺利。随后,村干部和老人协会的老人们发挥了作用。“我们就到办桌的人家里监督,监督谁?一边督促主人家,一边监督厨师准时上菜。晚来的,不好意思,逾时不候。”黄清急介绍,就这样,几场婚宴下来,村民看到了切实的改变。时至今日,仑后村的准时婚宴施行了近十年,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

­  移风易俗成“摸得着”的实惠

­  2013年,仑后村修订村规民约,对丧事简办进一步约束。比如,送殡规模控制乐队、花圈数量,办桌一律为咸饭和“国际汤”,停棺时间也进行限制。“以前出殡,抬棺要8至16人,后面改成用推车。很多人觉得诧异。”仑后村老人协会会长黄明彻说,新村规民约更细化,更有针对性,能摒弃的陋习就尽量摒弃。

­  2015年6月,仑后村第四次对村规民约进行补充。喜事方面,该村倡导,小孩出生14天、满月、4个月,一律取消宴请;周岁、16岁、做寿,一律从简办理,取消拱门、LED门、花篮、烟花礼炮;嫁女儿、娶媳妇自放拱门、LED门1个,取消烟花礼炮等。

­  石狮市委文明办相关人士介绍,仑后村村规民约许多做法都是先行的。

­  喜事丧事简单办,但仑后人办得更有意义了——村民黄光草伉俪简办金婚,简办寿庆,捐款5万元;村民黄祥品简办八十寿庆,捐款4万元;黄正河昆仲父母金婚捐出10万元,父亲丧事简办捐款30万元;黄明叶昆仲母亲逝世,简办丧事,捐66万元;黄巩固父亲逝世,简办丧事捐款5万元;黄建群昆仲父亲逝世,捐款5万元;黄明显母亲三载无办桌,捐款1万元……

­  这是2003年以来,村民捐款的不完全纪录。村规民约虽然没有约定捐款事宜,但村庄新风形成,带动了公益慈善之风。许多村民不张扬于财富,而是以公益慈善为荣。

­  仑后村2500多名村民,10多年前开始缴交新农合,但每名村民都不用自己付费,而是由善款统付。四五年前开始缴交的社保,也是由善款包圆。10余年来,仑后村累计使用善款200多万元。“不用花钱就可以享受到医疗与养老两份保障,这可是摸得着的好事!”村民黄老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海乡贤蔡金钗捐赠善款3000万元
  • 晋江部署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工作
  • 晋江市领导督导调研科创新区安置房选房工作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