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仑后村村规民约带动慈善和公益 村民实惠“摸得着”
泉州晚报 2017-08-17 15:17
随“约”而入 润物有声
移风易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文明进步的必然,然而,从文明被动式的“悄然滋长”到主动式的“缔约共守”的方式更迭,其中的差别无疑是判若云泥。
众所周知,中国长期是一个人情礼法社会。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养老送终等事情的操办,不仅是个人的生活,也是人情礼仪的形式和载体。根植于传统农耕社会的民风习俗,夹带了太多陈旧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与现代观念和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其一,在习俗礼仪中讲排场、比阔气,带来了铺张浪费。其二,琐碎繁杂的习俗和人情世故,一家有事,全村忙活,让群众苦不堪言,难以挣脱。其三,大操大办也给群众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用现代的眼光看,一些陈规陋习早就亟须改革。
在新时代里、在新农村建设中,人们不仅看到了陋习的局限性,还能够勇于站出来破除陋习,勇于缔结新规,勇于主动监督,勇于将文明落实到行动上、生活中。可以说,这种主动性,达到了立竿见影、“润物有声”的效果。就如报道所说:传统婚丧嫁娶的铺张浪费渐渐得到了约束,互相攀比的心态丢掉了市场,崇尚慈善和公益的新风俗文明逐渐蔚然成风,村民得到了“摸得着”的实惠,农村社会也变得更加和谐。
传统乡村的精神风气,无疑亟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治理文化予以重塑。缔结村规民约的主动作为,共守村规民约的主动实践,为这种重塑探索出了一个漂亮的范本。(泉州晚报记者 廖培煌 陈一彬 通讯员 王荣锋 陈峰 王丽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