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7旬老人当导游 带带小学生逛法石讲故事(图)
第2站 文兴码头
文兴码头地处晋江入海口,岸边立着一座三层宝箧印经塔,眺望着江海。老温告诉小学生们,别看石塔挺普通,但这座塔在南宋就有了,在古代的作用就是航标塔,指引着远道而来的船舶停靠,货物就在码头上集散。这里,还是申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考察景点。文兴码头可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年级(1)班的王建国同学,知道要参观文保单位,还准备好了相机。虽然他还不太明白这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真正含义,但是一听“国家级”他似乎就感觉到了分量,拿起数码相机,咔了一张,还帮同学们跟宝箧印经塔合了个影。“温爷爷讲得比较快,有些地方听得不太懂,拍张照再回去研究下,回去也查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什么意思。”
第3站 真武庙
“咦,这里怎么是武当山啊?”在真武庙门前的山门上,赫然挂着一方写着“武当山”三个金字的匾额,让小学生们摸不着头脑。老温解释道:“这个真武庙香火源于湖北的武当山,这里有着‘小武当’、‘南武当’之称!”
走过山门,爬过一段陡峭的石阶,迎面出现一方大龟石,上面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吞海。老温说,古时候海上多海难,人们为了祈求海上平安,除了要举行祭海仪式,祭拜海神真武大帝之外,还立石碑求平安,“吞海”就是希望船吞海,而不要让海吞了船。
接着,老温又带着孩子们参观了真武庙的精美建筑,“这里的建筑风格包含了佛教、道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儒教的风格呢!”
五年级(2)班的陈溪同学称,“我们泉州的历史典故真是太多了,都了解不过来了。”她带着本子,字迹工整地记着温爷爷的讲述,陈溪小同学说,前不久学校组织了秋游,她们去参观了泉州博物馆,比起逛博物馆,她还是更喜欢逛文保单位,可以一边听讲历史典故,更加开放和生动。(海都厝边记者 张帆 刘淑清 黄谨 实习生 杨婉琼 王伟森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